PPP驶上“快车道”


来自:财智生活     发表于:2017-06-13 20:10:45     浏览:336次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公共项目投融资结构,它以公、私合作为核心,以有效引入市场要素为基础,充分发挥财政资源在调动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杠杆作用,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及财政投资项目安排开辟了一种有效模式。

据财政部PPP 综合信息平台公布的统计信息,到今年3 月末,全国入库项目12287 个,累计投资额14.6 万亿元,覆盖31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9 个行业领域。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1729 个,投资额2.9 万亿元。



利益共享



PPP 的运行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根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行业特点和不同的PPP 运作方式,结合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和金融市场状况,PPP 项目大致有两类投资回报率的基准值或设定标准:


一种是对“使用者付费”的PPP 项目

投资回报率可以选择在长期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2 ~ 3 个风险点。如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现行5 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左右计算,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可以定在7.0%~ 8.0% 左右。这一回报率水平应该作为现阶段“使用者付费”PPP 项目投资回报率的重要参考。“使用者付费”PPP 项目合理投资回报率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是全国的现价GDP 增速。现价GDP 增速反映的是全社会平均投资回报水平,2014 ~ 2016 年平均在7% 左右,未来则存在进一步下降趋势。


另外一种是对于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付费的PPP 项目

由于地方政府的信用总体上比较高或至少理论上地方政府“赖账”的可能性较小,项目的投资风险相对更小、投资回报更有保障,则其合理投资回报率的参照指标应该金融市场上无风险收益率再加上2 ~ 3 个左右风险点来确定。按照目前长期国债利率估算,这类PPP 项目的合理投资回报率最好设定为5% ~ 6% 左右,比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稍微高一点。


从长期看,无论是长期贷款基准利率、现价GDP 增速还是长期国债利率,都存在进一步走低的趋势,PPP 项目的合理投资回报率标准要跟着相应向下调整,但稳定的收益无疑是可以期待的。


对于进入资本而言,风险共担的承诺并不比利益共享的诱惑小。


在PPP 中,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的这一特征,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隧道、桥梁、干道建设中,如果因车流量不够而导致民营部门达不到基本的预期收益,这时公共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现金流量补贴,这种做法可以在“分担”框架下有效控制民营部门因车流量不足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有了利益的保障,有了合作伙伴的风险共担,那PPP 应该往哪里投?



机会何在



规范之路



PPP 项目的高速发展同样引发忧虑,核心是对假PPP 项目带来的隐性债务问题的担忧。


区分真假PPP 项目关键看风险分担机制。真正的PPP 项目会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合理分担风险. 通常的风险分担是这样的,社会资本承担商业风险,包括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等,政府承担政治、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则由双方合理共担。假PPP 项目中,社会资本通常只承担债务违约风险,政府并未实现风险转移。


假PPP 项目的实质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仅把PPP 当做融资工具,而这是财政部极其反对的做法。


在具体项目选择上,也出现了政府购买服务扩大化、泛滥化到基础设施服务的领域情况。比如棚改服务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服务中的农村公路建设等。


从形式上看,这种“伪政府购买服务”与假PPP 相似,却躲避了PPP 的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实质是一种隐性政府债务。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就指出,看到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推广运用PPP,仍然面临一些难点和问题,其中一点就是项目规范实施“难”。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为尽快上项目,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基础设施融资,或者通过固定回报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借PPP之名,行变相融资之实。这种现象既会影响PPP 规范推广,也可能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此外还有就是健全配套政策“难”。从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各方反映的情况看,PPP 项目的顺利实施,与配套政策是否健全密切相关。目前,土地、价格、融资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亟须进一步完善。然而,这些政策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短期内出台存在一定难度。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模式中社会资本退出机制分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