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凸显!谁在制造PPP泡沫:PPP投资总额冲破16亿,地方借道突破10%红线……


来自:中国证券报     发表于:2017-09-06 23:08:41     浏览:336次

9月6日午间,东方园林公告称,中标五莲县全域旅游建设15亿元PPP项目。PPP成为促进地方投资,拉动上市公司PPP订单和业绩倍数级增长的关键因素。


进入三季度以来,多地更是推出大批千亿级PPP项目......

先看一组数据:


陕西、贵州日前发布了推进PPP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其中陕西提出力争三年内开工建设PPP项目300个,总投资4000亿元,贵州将筛选除1000个PPP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山西也提出,今年要新增至少150个以上省级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元。


38家PPP概念公司2017年半年报中,蒙草生态、科融环境、兴源环境、京蓝科技四家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翻倍增长岭南园林、文科园林、中金环境、东方园林等12家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业绩增速也在50%以上


Wind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7月,PPP总入库项目数13599个,总投资16.54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的项目2134个,投资额为3.52万亿元,PPP项目落地率为34.4%。自2016年1月末至2017年6月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月均增长项目386个、投资额4842亿元,PPP项目需求还在持续加大。


各阶段入库项目投资额季度变化趋势(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PPP落地率显著提高。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PPP项目落地495个、投资额1.24万亿元,落地率达到71%


示范项目总体落地率变化趋势

                  

借道突破PPP10%红线

不过,在高速增长的背后,PPP也暴露出明股实债、重建设轻运营、伪PPP等诸多乱象。


8月1日,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部长史耀斌在进一步推进PPP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了PPP发展存在的“四大问题”,并明确要严控PPP10%红线,进一步推进PPP规范发展。



多位专家向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表示,目前有一个新的危险倾向是,地方政府有企图过度利用鼓励政策,借道政府性基金,来突破PPP项目10%红线,这将导致PPP泡沫化,带来未来政府负债累积爆发的风险。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专家薛涛表示,


虽然财金90号文——《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 》开了个口子,即“对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可在符合政策方向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统筹用于支持PPP项目”,然而政府性基金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规定非常严谨。

目前有些地方PPP项目已经面临10%红线被突破的风险,开始出现在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中将PPP项目下部分支付责任简单粗暴地直接挪入政府性基金的行为。政府性基金没有10%的红线限制,将导致项目杠杆率很高,放大债务风险。

这个风险刚出现,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否则可能导致PPP泡沫化的现象。


他举例称,以西部某县为例,在落地一个10亿元投资体量的PPP项目之后,当地随后推出一个50亿元规模的新城基础设施PPP项目,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初始论证测算,两个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占比高出“10%”底线三四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也表示,


地方有多种方式突破10%的红线。首先10%的规定是针对每年公共预算支出,而非收入。这就导致一种现象:发达地区财力雄厚本来最有能力做PPP项目,但现在PPP最热的是西部地区。


财政部PPP中心第7期季报显示,西部地区PPP模式需求更大,占据了PPP入库项目的半壁江山。从入库项目来看,截至6月末,西部入库项目占比53.6%,入库项目投资金额8.2万亿,占总投资额的50%。


上半年四大板块入库项目投资额统计对比


“而且由于10%对应的是预算支出,而不是每年的现实支出,是一种软约束。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论证,这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就很大。”李开孟说。


建议PPP支出纳入政府中长期预算

针对突破PPP10%红线的问题,李开孟建议:


政府要改掉目前流于形式的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对那些必须由财政资金支出的PPP的领域,要严格财评,纳入政府中长期预算体系,形成硬约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对于基于市场机构能够完成的PPP项目,应该通过价格收费制度的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基于市场化的回报机制的PPP项目。


薛涛认为,现在国内有些城市已经开始编制投融资规划,明确未来中长期(5到10年)重大投资项目清单、投资规模、资金需求和政府债务规模等,设计城市资金信用、债务平衡和投融资为一体的实施方案,并特别对各领域PPP项目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设计、有序安排。这种方法一方面解决地方规划落地、项目对接以及政府和市场衔接问题,另一方面可解决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信用问题,促进双方伙伴关系得以建立、并可持续。从与现有政策的结合来看,也可与国家提出的建立中长期财政规划和预算框架进行衔接,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政府财力作出理性的统筹、中长期的安排。


而针对PPP存在的诸多问题,薛涛建议,

项目前端发起的时候,应该设立更好的PPP项目筛选模式,相关部门应建立更好的协调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譬如政府支付情况公开,这样违约的情况会减少。而对一些已经出现问题的PPP项目可以进行紧急修复,譬如可用性付费必须捆绑。此外地方政府减少对PPP项目的依赖性,一些无法修复的项目甚至可以从PPP名单中剔除。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海外PPP项目的运作监管融资模式和成功案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