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钱的那些事--从PPP〔2019〕10号文看政府的支出责任


来自:公司金融法律评论     发表于:2019-03-20 05:56:10     浏览:453次

说说钱的那些事

--PPP201910号文看政府的支出责任

引言:一切都是“钱”惹的祸,PPP项目的收入,无论是项目本身的赢利,还是政府的支出责任,都是PPP项目开展的关键,解决了这个主要问题,其他规范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本文和《10号文后PPP向何处去?》构成姊妹篇,集中研究PPP的规范与收益问题,以收益为突破,带动PPP项目的规范。

突然间财政部发出了财金〔201910号文,各方面纷纷进行解读,多是逐条解释,如何规范PPP,张律师也凑了个热闹写了篇《10号文后PPP向何处去?》,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看PPP,强调必要性审查和筛选合适的PPP项目,强调项目本身赢利能力,以解决PPP融资难,并没有对具体条文逐一解析。但上文只考虑自身具有赢利性的PPP项目,没有考虑政府承担支付责任的PPP项目,而目前大部分项目是寄希望政府支付的。所以做此文以补充。

无论逐条解析还是宏观论述,任何项目都离不开一个“钱”字,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PPP参与者无论是“春天”还是“严冬”,“发展”还是“规范”,最终落点还是自己有收益,包括财政部也不例外,三令五申,最终是要求不出现政府债务,不发生隐性债务。本文就以“钱”为抓手,围绕“政府支出责任”(从政府角度是支出责任,从社会资本方角度宜用“支付”责任)逐层展开,分析10号文的要求,以推动PPP的开展。

一、10号文对政府支出责任的整体要求

10号文在PPP规范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就提出,明确“正负面”清单,防止政府支出责任过多过重,防控假借PPP名义增加地方隐性债务。当然也要求依法依规将符合条件的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履约。但按92号文,负面清单算是有了,正面清单如何建立,按什么原则和标准建立?是不是按张律师所主张的设置一个《PPP必要性论证指引》。防止地方债务增加,财政部三令五申,在地方政府违约不支付的时候,财政部能出台什么处罚措施?以增加社会资本的信心。

二、10号文对政府支出责任的规范条件

10号文要求,建立完全与项目产出绩效相挂钩的付费机制,不得通过降低考核标准等方式,提前锁定、固化政府支出责任。降低考核标准,锁定、固化政府支出责任,其实是变相的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从“钱”上讲就是把风险转移给了政府,社会资本方取得稳定的收益(即固定回报),这样一些工程建设类的项目就可以开展了。为了规避PPP的绩效考核要求,很多项目设了一些形式上的考核指标,考核后的结果没有大的波动,因此92号文提出;项目建设成本不参与绩效考核,或实际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部分占比不足30%,属于未建立按效付费机制。对于按绩效付费,业界已经有很大争议,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所谓的按绩效付费不切实际,再建立完全与项目产出绩效相挂钩的付费机制,势必影响社会资本方的“钱”景,按10号文,如果不建立完全的与绩效挂钩的付费机构,是不是就属于不规范的PPP项目,是不是要退库?还是法不溯及即往,既往不咎,仅规范今后的项目。

至少,如果政府的支出或说社会资本方的收入完全(100%)与绩效挂钩,势必增加社会资本方的风险,一方面增加其融资难度,另外一方面,由于风险增加,社会资本方投新项目时要求的回报也会增加。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果风险加大,一方面也会要求提高资金的回报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能放弃一些项目。

对于项目的要求,除上述规定外,10号文要求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5%的地区,不得新上政府付费项目(污水、垃圾处理等依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表现为政府付费形式的PPP项目除外),且对于规避上述限制条件,将新上政府付费项目打捆、包装为少量使用者付费项目,项目内容无实质关联、使用者付费比例低于10%的,不予入库。按财金[2015]166号的规定:“未纳入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不得列入各地PPP项目目录,原则上不得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支出责任。对“钱”景影响是大大滴。具体说什么算新项目,新的时间从哪算?10%如何计算?什么叫实质关联,从技术上就有多种说法,10号文没有明确,但大的原则是有了。如果不明确的,以今后仍以财政部的后续政策为准。

对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7%的地区进行风险提示,对超过10%的地区严禁新项目入库。对于政府负有支出责任的项目会有量上的控制,这其实是好事,一方面防止政府债务增加,另一方面,也引导政府把钱用在急需地方,把不急的项目置换成急需的民生项目。也使政府更有实力支付一些必要的项目,提高政府信用。

三、从政府支出来源的角度看

10号文要求,每一年度本级全部PPP项目从一般公共预算列支的财政支出责任,不超过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再次强调了10%的红线。

“新签约项目不得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PPP项目运营补贴支出”,是全新的规定。按《预算法》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有特定安排的,不能直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否则违法预算法。

另一方面,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也属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如果不允许用做PPP项目运营补贴支出,对于园区开发、片区开发项目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以此为主业的公司可能影响更大。看后续此项规定如何执行?

也有人提出,是不是有可能把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整进入一般公共预算,以解决10文的问题。首先,预算法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可以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理论是上可以的,但政府性基金预算是以收定支。实际上这两项预算有没有富余去支援一般公共预算,恐怕各地都不富余。如果政府性基金预算充足,可能片区、园区开发也就不用PPP模式了。具体原因,如果你熟悉园区开发,你就懂得。其次,如此调整可能性不大,主要是这两项也不足。第三,总有人聪明的喜欢和政策做游戏,一是敬重政府制定的规则,二是记住你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游戏政策必将是自食其果。所以,各方面参与PPP的人士应该尊重政策,而不是过度解读,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以上是以10号文关于“钱”部分的总结(不敢过度解读,所以用总结二字),再考虑到之前的92号文等,可以说财政部对政府的支出责任做了很多规定和限制,且不保证今后不会再出新的规定,并且政策溯及即往。所以PPP市场参与方不应该搞擦边球,或规避政策超越红线,而要与红线保持距离,以免以后政策调整,把红线外的调整到红线里。

四、在保证“钱”景的情况下看规范

尊重财政部的政策,对于从政府取得的收入(即政府的支出责任)在政策上应该是有保障的。在此前提下,社会资本方再测算项目的收益,看能否满足自己的期望。在达到期望值的情况下,再考虑10号及以前的文件对项目规范性的要求。如项目的期限,评价、论证程序,风险分配,政府签约方,公开招标缔约,入库、审计等,这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项目收入(这是依赖政府支出责任的收入,不同于项目本身的经营收入)能达到预期,自然有社会资本方愿意投资,也有金融机构愿意提供融资。政策规定的项目资本金就容易实现了,具体说社会资本方是不是以债务性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是不是虚假出资、出资不实,财政部主要的目的是怕出现烂尾项目,如果政府的支出责任能实现,资金自然是逐利的,烂尾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反之,如果社会资本方在股东层面或再上一层股东贷款,资金到项目公司层面,仍然是股权性资金,不是债务资金,虽然23号文曾要求穿透审查,也很难追查到底。只要项目能顺利进行,财政部真正关心的还是政府债务,而不是项目的资金来源。

如果项目的收入有保障,社会资本方对于回购、固定回报、担保、还款承诺等政府兜底的要求就会降低,项目的规范性自然会提高。

目前民营企业对PPP项目参与度低,一方面是政府更倾向于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也倾向于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于政府的信用、收入的实现有担心,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大。如果项目的收入有保障,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然就愿意参与了。保险资金各种基金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了。资产质量上来了,股权转让、资产交易也就容易了,资产证券化也就可能了(据统计:PPP资产证券化共发行13笔,1710笔,182笔,191笔)。

所以,一切都是“钱”惹的祸,PPP项目的收入,无论是项目本身的赢利,还是政府的支出责任,都是PPP项目开展的关键,解决了这个主要问题,其他规范的问题就好解决了。PPP项目符合政策(合规)是项目开展的必要条件,具有政府支出的现实能力[1],是项目开展的充分条件。财政部的红线对各地方政府来说是警戒线,对社会资本方来说是安全线,超越了红线,政府的支付能力就减弱了,项目的风险就增大了。

总结10号文,就是保障PPP中政府的支出责任在政策上合规,在经济上可实现,其他问题在操作上注意规范,PPP项目开展的就顺利了。正如我经常说的,做事情不讲法律是不行的,但没有收益无论多符合法律(合规)也没有用。

鉴于我国经济还处于发展中,总量有限,政府的支出能力也有限,所以,按照政府的支出能力规划PPP,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PPP将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不会大跨越,也不会因规范而停滞。

 




[1]作者在PPP提出之前,曾参与某项目,考察某百强县的财政收入,发现即使百强县,其各自己能灵活支配的收入也不超过总额的10%,而且这10%要用到很多项目上。所以财政部限定10%的红线,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超过10%以后,即使其他地方合规,在经济上政府支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房地产和建筑工程法律服务团队下聚集了毕业于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法学院校优秀法律人才,精通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房地产法、建筑法以及建筑领域各类法律法规,熟悉国内一线城市及主要经济商圈地方性法律法规,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该团队曾为多家企业提供常年法律顾问、并购、房地产、建筑工程、私募融资、企业债券发行、信托、PPP、资产证券化等专项法律服务,在股权争议、合同纠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劳动纠纷、侵权等诉讼业务方面十分娴熟。所服务行业范围涉及广泛,同时也为企业及公司股东、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律所合伙人:张志晓律师

电话:13811184382(微信)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答疑在建工程如何纳入PPP项目合作范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