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政府投资并未挤出民间投资PPP也只是投资方式的一种


来自:阜阳市城市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发表于:2016-07-26 07:30:00     浏览:476次

导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兼投资司司长许昆林。PPP导向标为您精编部分重点内容成文。



意见》是在新起点上纵深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在新闻发布会上,张勇介绍说,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引擎。当前,投融资体制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一是投资领域简政放权不协同、不到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确立。二是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较突出,融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畅通。三是政府投资管理亟需创新,引导和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四是权力下放与配套制度建立不同步,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仍需加强。五是投资法治建设滞后,投资监管法制化水平亟待提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


张勇介绍说,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改革意见,改革意见先后经过国务院常务会、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审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修改完善,最后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正式发布。


张勇指出,《意见》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投融资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在新起点上纵深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经济新常态下发挥投资作用的重要遵循。


张勇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意见》认真地贯彻和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进一步制定具体的分工意见,明确有关部门和地方的责任、任务以及成果形式和完成时效。同时督促各地方抓紧落实工作,特别是地方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力争尽快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详解《意见》六大亮点



张勇介绍道,这次《意见》的出台有不少新的亮点,具体有六个方面:


一是推行首问负责制。在《意见》第14条中明确了对投资项目审批探索建立并逐步推行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关键是要加强政府服务。


二是探索不再审批的管理模式。审批是过去多年形成的一套管理体系,发挥着它的作用。在新的情况下,有一些纯市场化的项目,尤其是一些小项目,并不涉及到环保等问题的,只要是政策上有条件、诚信上有保障,这种情况下你愿意做,可以直接去做。有些地方正在探索,广东、浙江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开。


三是创新多评合一的中介服务新模式。现在企业搞投资项目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是,中介服务太多,一个一个跑时间太长。通过这次改革意见,我们想进一步创造条件,把多种评价合一,使我们更加方便。尽管是多评合一,也确实是必要的。


四是编制三年的投资滚动计划。一个项目建成少则一年,多则十年、八年。项目要有序地推进,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国家预算内资金的项目,我们要建立一个有序的项目储备库,不断地根据前期工作成熟度进行滚动,不断地补充,像蓄水池一样,使项目投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五是试点金融机构依法持有企业股权。


六是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也会创造条件,通过在线办理很多事情,在政府管理当中我们也要积极地推进,这样使工作效率提高,使很多规章制度更加清晰,使投资项目更加方便。





政府投资是否对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 张勇否认了这个说法。张勇指出,民间投资的回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现在民间投资高的时候64.5%,现在是61%,民间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和房地产,这两个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民间投资是为了今后的获利,但是一些传统行业在当前存在创新力不足、结构调整难度比较大的情况,民间投资势必对市场有一个选择。这种情况下,势必就使得投资脚步放慢。据张勇介绍,从5月份督查民间投资情况看,以传统行业为主的民间投资企业家们都有要看一看的姿态,看准了再投。当然还有投资难、融资贵等等问题都导致民间投资比较弱。


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会不会有政府挤出,张勇亦强调表示,并没有这种挤出效应。张勇说,国家预算内投资、各级政府的投资加起来只占投资规模的5%,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2004年的投资改革文件已经明确政府投资逐渐从竞争性行业退出,这些年政府在制造业、房地产基本没有投资,政府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这些项目收益相对比较低、期限比较长,所以民间投资进入是比较困难的。并不是不想让民间投资进,是投资要追求平均利润率,相比做这个不如做别的,民间投资肯定不愿意做回报比较低的,政府投资做的主要是补短板的行当。这些年基础设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高铁近十几年发展非常快,接近2万公里,大家出行非常方便。但是这方面民营资本进入很少,这些是政府投资的主要领域,还包括机场,特别是支线机场。政府投资和民营投资恰恰是有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领域下各自发挥着它的作用,应该是互补。


当前,投资下行压力大,民间投资回落比较快,这时候政府投资要加大一些力度,它可以起到促投资、稳增长的作用。要把握好这个度,政府投资一定要补短板,不能和民营投资争同一个市场。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如何看待民间投资“外冷内热”,许昆林表示,应该说是多方面因素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一是内生动力激发企业积极开拓两个市场。随着国力的提升,企业现在比较大、比较强,有能力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发展。为了获得境外的自然资源、先进技术、人才开拓全球市场,在全球配置产业链,国内企业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需求。外部环境也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在有些国家在实施本土化生产的要求,有些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招商力度不断加大。他们有成熟的市场制度环境,包括完备的基础设施,对我们的企业家也有吸引力。


二是政策也在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许昆林说,这是一个必然阶段,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有一段时间“走出去”直接投资会比较快。从政府的角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让他们不要盲目地“走出去”,还要提醒企业注意各种各样的风险,各个国家的市场环境、制度不一样,有些风险是显性的、有些风险是隐性的。另一方面,要打造良好的国内投资环境。包括要创造更加开放、透明、公平、友好的投资环境,还要加大招商力度,打造成本更低的投资环境。现在成本有些刚性增长,比较优势现在在缩小。所以我们要基于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就业等因素,继续大力招商引资,创造好的投资投资环境。企业还是要基于本土扩大生产,政府要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





张勇表示,PPP模式最近很火热,包括媒体、网络上是高频词汇。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这30多年,在投资领域一直伴随着PPP模式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国家还不富裕。但是我们要改革开放,要更快发展,就需要引进外资,需要更好地改善我们的基础设施包括我们的一些基础产业,比如能源的供给。这种情况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从PPP找出路,当时叫BOT,那会儿合资的对象最早是港资、外资,他们来做电场、修道路、建桥梁。政府承诺收费公路允许你收多少年的费,然后把项目还给政府。这实际上就是PPP的模式,当时叫BOT或者BT,民营企业从1990年代开始。最近福建有一个1990年代民营企业建的桥,按照约定到期,今年已经交还给政府了。现在PPP里又说有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就是刚才讲的,很多是允许你经营、允许你收费,最后要把它交还给政府,用约定方式结束项目,实际上特许经营搞了很多年了。


现在PPP发展加快,社会资本的充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宽。特别是在社会事业领域,包括养老、医院,这种领域本来是政府需要建的,政府短期内资金有一些问题或者觉得用社会资本来建,它的管理和效益更能体现出来。在这些领域也有一个约定,但不是特许,不是允许你收费,而是你建成、你经营,政府每年按照约定给你预算内的资金补助。

   

国家发展改革委现在和财政部共同推进PPP模式,这种模式只是投资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不能把PPP模式变成一种新的投资整体方式,只是改革创新过程中,推进的一种方式。





张勇表示,大家如果注意《意见》原文是“金融机构以适当的方式依法持有企业的股权试点”,短短的一句话有三个约束点:适当、依法、试点。这也是金融监管一直贯彻的谨慎原则。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如何更好地对接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在进行投贷联动的试点。这也是借鉴了一些国外先进经验,特别是在加强管理,处理好银行和企业关系,在这些方面基础上开展的一个试点工作。《商业银行法》规定是明确的,银行是商业银行,主要从事贷款业务,不从事直接投资业务。当然也赋予了国务院一个批准的权限。允许金融机构从事试点工作,我们是希望给一个空间,更好地使金融和实体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推动、良性发展。回过头说,还是要以适当的方式、要依法、要试点,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地总结、完善,然后才能进一步推广。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实务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