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PPP模式能为文化领域带来什么


来自:中国PPP研究院     发表于:2016-07-29 07:30:00     浏览:404次


中国文化报

今年6月,财政部联合文化部等二十部委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的通知》,这是文化部门首次作为工作的推动部门,出现在国家PPP战略实施的文件中。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该模式是国家扩大民间投资的一种重要举措。文化部成为推动部门之一,业界认为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表明文化领域正在融入国民经济的大循环中,同时也有助于转变文化系统的传统观念,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拓宽文化领域资金来源,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民间资本的管理运营优势结合,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政策利好 文化牵手PPP

  PPP虽然不是新鲜事物,但此前在文化领域较少涉及。

  通常来讲,PPP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上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主要包括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PFI(民间主动融资)等模式。狭义的PPP模式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92年提出,应用领域主要在公路、桥梁、铁路、电信等经济基础设施方面,以及体育场、医院、学校等社会基础设施方面,均为政府投资并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或者服务。

  2014年9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精神,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财政部推广PPP的第一份正式文件。随后,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PPP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涉及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综合整治、交通、新能源汽车、地下综合管廊、医疗、体育等多个领域。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围绕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具有战略意义。文化领域首次被纳入其中。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末,纳入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文化类项目达到223个。

  为推动文化领域积极申报PPP示范项目,文化部办公厅于6月27日发布了《关于做好第三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的补充通知》(简称《补充通知》),提出投资规模3亿元以下的项目奖励300万元,3亿元(含3亿元)至10亿元的项目奖励500万元,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的项目奖励800万元。此外,对符合条件、规范实施的转型为PPP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财政部将在择优评选后,按照项目转型实际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规模的2%给予奖励。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发布,给文化领域注入了强心针,各地积极申报PPP示范项目,目前,第三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已经结束。

  探索文化融资新路径

  财政部推广PPP模式,意在拓宽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解决融资难题。这是针对当前我国投融资存在的困境而提出的。专家总结我国传统投融资模式存在“一高,融资平台债务高;一低,公共供给效率低;一难,私人资本进入难”的问题。具体到文化领域,投融资问题同样突出。在此背景下引入PPP模式,有助于破解文化领域融资困境。

  《通知》中指出,“PPP模式可以有效打破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参与机会,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本,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业界分析,PPP模式的引进对于文化领域特别是公共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长期以来,文化领域特别是公共文化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重视强调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面临着“不敢投”“不愿投”“没有能力投”等问题。通过推广PPP模式,将政府公共利益和企业经济利益绑定,让民营资本“敢于投”;通过投资周期的延长将项目经营的短期风险“熨平”,变短期逐利为长期获利,让民营资本“愿意投”;把政府的高信用优势与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管理运行的高效率结合,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文化项目的融资效率,让民营资本“有能力投”。真正把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文化领域的工作做实,而不是作为“口号”长期空喊。

  各地积极申请PPP示范项目

  2014年以来,财政部已成功组织两批PPP示范项目的申报。根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显示,第一批示范项目总共投资1632亿元,涉及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利建设、养老、能源、政府基础设施6个领域。第二批示范项目目前已有60余个进入执行阶段,签约率达31.07%。由于PPP项目较为复杂,前期需要进行充分、周密的论证,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大部分项目还处于准备阶段。不过,总体上虽不及第一批示范项目,但远高于入库项目平均不足5%的签约率,充分表明示范项目受到了社会资本的垂青,示范效应初显。

  从第二批示范项目分布来看,除了市政工程项目在数量上遥遥领先,文化领域的表现也很突出,签约率非常高。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国际展览中心项目、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河南省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PPP项目、湖北省孝感市文化中心PPP项目等已经进入执行阶段。

  第三批示范项目征集工作日前已经结束,文化领域依旧表现活跃,受到了各地的重视。河南、河北、云南等省都申报了多个项目。以河南为例,目前河南省PPP文化类项目就有21个,总投资218.24亿元,涉及洛阳、开封、平顶山、商丘、三门峡等地,涵盖文化场馆建设、古城保护、文化旅游等领域。

  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申报PPP示范项目,对文化领域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加快文化领域的PPP业务普及和人才培训,让文化系统、文化企业能尽快接受PPP模式的理念和操作方式,迅速形成有效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推进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流转、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消费等工作,充分发挥PPP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中国PPP研究院

China_PPP_R_I

中国PPP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由中财嘉丞集团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打造。致力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中国的发展,旨在利用我院智库促进PPP能力建设和知识共享,构建中国PPP知识库和交流学习平台。微信里所有文章都是精心创作及筛选,本着对读者负责,知识共享的原则,让更多的读者学习PPP,了解PPP,掌握PPP知识,使PPP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详情请致电400—966—8088。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国际PPP项目这么火你知道如何规避风险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