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的盈利模式创新探索


来自:中国城发集团     发表于:2016-06-10 05:38:06     浏览:529次

从2014年,我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PPP模式,并密集发布PPP的相关文件,不断规范和推进PPP模式。到2016年,在中央政府的带领下,第三批PPP项目库已经在进行中,各级地方政府在全力推进PPP项目签约招商落地。

PPP项目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医疗、教育、养老服务设施、污水处理、旅游等领域,其中既有现金流入充裕的经营性公共项目,也有现金流入不足的非经营性公共项目,甚至是没有任何现金流入的非经营性公共项目。而政府希望通过PPP模式获得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属于非经营性或准经营性,主要产生社会效益,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对于社会资本方来说,稳定的现金流是其投资参与的主要考虑点,因而我们需要从收益结构、成本结构、目标利润结构等分析,深挖项目特点,创新盈利模式,确定合理的投资收益率,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合作。

首先对于像医疗、教育、养老服务设施,这些投资成本高,自身收益来源匮乏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我们可以从项目本身着手,改变项目收益,成本结构,创新盈利模式。

一、捆绑私人产品,配补收益来源

1、增补资源开发权,弥补收益不足

政府以对PPP项目公司进行补偿的方式,将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像地铁、隧道、环境治理等自身收益不足的项目通过配给周边资源如土地、旅游、矿产的开发权等来吸引社会资本,从而提高项目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以确保项目投资者获取合理回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2、授权提供配套服务,拓展盈利链条

当PPP项目供给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建成后,必需相应的配套服务才能正常运转时,政府可授权PPP项目公司提供这种可以产生预期收益的配套服务。如医疗、教育、养老服务设施、场馆类、机场航站楼等项目捆绑餐饮、物业、绿化等配套服务,从而通过延长价值链创建现金流、补偿主体项目财务上的不可行。

3、开发副产品,增加收益来源

PPP项目公司在提供政府需求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附带生产出更具经营性的副产品。如公路公厕建设捆绑广告等副产品,以此弥补主产品项目财务上的不可行。

二、优化成本结构,减少单位成本

1、集成融资模式,分摊建设投资

对于建设期投资规模较大、运营期收费不足的公共项目,可将其进行适当的分割,只对其中部分工程采取PPP模式或对不同部分采取不同的PPP模式细分,从而减轻社会资本对该项目的一次性建设投入,提高其可盈利性。比如我司对于金坛保障房项目通过分割成A、B两个子项目。

2、进行管理或技术创新,降低运营成本

采用PPP不仅是为了解决公共部门的财政紧张,更重要的是借助社会资本的专业和创新,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因此,社会资本为了拓展其盈利空间,应在特许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创新积极性,通过管理或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其运营成本。

除了我们从项目本身着手,提高收益、减少成本来提高现金流,优化盈利模式,我们可以从如何获取稳定、可持续的利润方面考虑设计盈利模式。

3、整体打包项目,获取稳定现金流

1)将盈亏状况不同的公共产品捆绑,提高目标利润的可持续性。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项目大多数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而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经营性公共项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采用PPP模式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甚至产生暴利,不符合政府方的基本意愿;但准、非经营性公共项目则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采用PPP模式后政府需要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或者需要付费,从而给政府带来一定的财政压力。

因而将盈亏状况不同的项目捆绑采用PPP模式,实现“以丰养歉”。其中我们既可以把同类公共产品中盈亏状况不同的项目捆绑,如捆绑交通流量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也可是将具有特定联系的异类公共产品中盈亏状况不同的项目捆绑,如海水淡化与发电捆绑。

2)打包运作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在PPP项目中,社会资本需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建设投资,或者购买项目一定期限的产权或经营权,将需求服务量少且零散的单体项目打包整体采用PPP模式,统一运营,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优化人员调配,减少单位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减轻财政负担。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模式退出机制的政策分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