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依法合规开展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型业务,严防异化形成违规政府债务


来自:共学PPP     发表于:2017-04-14 23:34:58     浏览:390次

来源:PPP头条 作者:丁小雨

中国银监会近日印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处置一批重点风险点,消除一批风险隐患,在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指导意见》明确了银行业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既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等传统领域风险,也包括债券波动风险、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外部冲击风险等非传统领域风险。


其中,(二十五)规范新型业务模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依法合规开展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型业务模式,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异化形成违规政府性债务。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前不久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指出,PPP若处理不好 最后会成政府债务。“我们关心的也是PPP运作当中不要形成未来最后变成政府的债务,以后合同执行不了,我们的运营商,运营不下去,最后是交给政府,所以一定要遵循市场的法则,在法治的构架之下,来让PPP这项改革稳步向前推。”


银行防风险升级 剑指同业存单、PPP等新业务

来源:财新网



  4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6号文),点出了十个银行业风险的重点领域,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同业业务风险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管控风险的要求。


  为了确保风险防控工作取得实效,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可行性、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严格自查整改。银监会还强化问责,要求各级监管机构守土有责,对自查整改不到位、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机构,要严肃问责,银监会也会强化督导。


降低对同业存单依赖

  伴随着银行业务复杂性的提升,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也面临更大挑战。6号文要求,将同业业务、投资业务、托管业务、理财业务等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制定合理的流动性限额和管理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6号文直指同业存单的风险问题,要求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

  对于那些同业存单增速较快、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6号文要求各级监管机构加强重点机构管控,锁定资金来源与运用明显错配、批发性融资占比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一对一”贴身盯防,督促他们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

  已发布的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显示,部分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量呈同比几倍的速度增长,这个现象在城商行中尤为明显。

  例如江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同比增速达到2.23倍,其高管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还将适度增发。常熟银行的高管在2016年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虽然2017年以来资金成本较高,但是同业存单发行量仍然不减,这是因为临近季末产生资金错配和流动性覆盖方面的要求,这也导致一季度的同业存单发行增速比2016年末更快。

  “多条意见明确指向了同业存单,旨在降低机构对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的依存度。如果这一部分得到严格贯彻落实,可能出现同业存单发行减少带来的量价回落,但部分对存单依赖度高的机构将被动进行资产调整,债市反而可能承压。”天风证券固收团队表示。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近期的银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市场业务在局部领域、部分业务品种上出现‘野蛮生长’问题。目前的监管从严、短期内的调整和治理,恰恰可以成就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严控委外等投资杠杆

  银行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日益成为影响债券市场的重要资金力量,银监会也将债券投资的风险纳入监管视野。

  6号文指出,要坚持穿透管理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债券投资纳入统一授信。不论是直接的债券投资,还是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V)或表外理财等方式开展的投资,都将被纳入统一监测。银监会要求银行全面掌握资金的真实投向、底层债券资产的基本信息等。

  银监会还特意强调了委外业务,要求银行要审慎开展委外投资业务,严格委外机构审查和名单管理,明确委外投资限额、单一受托人受托资产比例等要求,规范开展债券回购和质押融资,严格控制交易杠杆比率,不得违规放大投资杠杆。

  上海法询金融创办人孙海波认为,“银监会在文件中明确提及委外业务”,总体而言银监会正式认可委外这种投资形式,也没有限制委外的受托人范围,也没有设定硬性杠杆率指标。


禁止同业投资多层嵌套

  银监会表示,同业业务要做实穿透管理,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不得进行多层嵌套,要根据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同时,各级监管机构要重点检查同业业务多层嵌套、特定目的载体投资未严格穿透至基础资产、未将最终债务人纳入统一授信和集中度风险管控、资本拨备计提不足等问题。

  同业业务采取新老划断,对于存量风险,银行也要全面排查对多层架构、复杂程度高的业务要制定整改计划。对风险高的同业投资业务,还要制定应对策略和退出时间表。

  业内表示,这是银监会层面首次正式在文件中提及禁止同业投资多层嵌套。此前2月底市场消息传出央行《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内容,其中也对资管产品层层嵌套的乱象作出统一规范。《意见》严格禁止资管产品投资其他资管产品,只为FOF和委外投资开了口子,但也只能一层嵌套。

  孙海波认为,“毕竟嵌套不是严谨的法律用语”,银监会需要明确何为“嵌套”。“如果限制自营投资多层嵌套,的确可以对银行绕道进行资产违规出表,或隐藏不良资产,或者隐藏部分股权投资起到限制性作用。”


严防PPP等异化成违规政府债务

  “不得违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严禁接受地方政府担保兜底。”6号文明确要求各银行机构落实《预算法》。

  2016年,以贵州省多个地方财政局为例,爆出了撤销违规担保承诺函的闹剧。相关文件显示,有些区县级财政局之前为帮助企业融资,出具了承诺函,但这违背了多项法律和规定,所以“申明作废”并“予以收回”。

  随后,财政部对地方政府此类违规担保的行为展开清理行动,市场认为,这也是逐步打破政府兜底、刚性兑付的重要一步。

  6号文还防范很多新兴业务模式,要求银行要依法合规开展专项建设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新型业务模式,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异化形成违规政府性债务。

  以PPP为例,这类项目近年来发展迅猛,地方政府也可以借此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还能实现融资,因此大力推进此类模式。多位银行人士表示,要提防PPP模式成为政府扩张隐性债务的工具,防止泛滥化或扩大化的政府购买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宏观视角】PPP项目落地加快,又见基建投资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