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届PPP:非公医疗一小步,以人为本一大步


来自:康语TheCareVoice     发表于:2017-06-15 12:37:20     浏览:349次

在刚刚过去的5月16日,在上海召开了一场非公立医疗的会议——“2017非公立医疗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论坛以“规模 多元 重构”为主题,探讨了“消费升级,资本重构”、“价值升级、构建信任”这两个主体,为实现非公立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立医疗市场也发展迅速。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非公立医院超过1.6万家,同比增长超过13%,数量已超公立医院,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7%,呈现出连锁规模化扩张、专科多元化发展态势,与公立医院互补、协同的多元办医格局已经形成。不过,数量增速虽然快,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仅占全国服务量的10%左右,与国务院医改规划提出的20%的目标尚存在差距。

杨燕绥——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

医改的方向就是坚持公益化的前提下,走出第三条道路——PPP模式。政府和社会之间找一条社会合作模式,在政府资源和投入不足时,导入社会资本,形成政府、社会资本多种形式的合作,也就是社会合作型企业来介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这是目前的选择,尤其是医疗,也可以说是唯一的路。而在社会资本与医疗整合的过程中,非公立机构首先要做好自身定位和定性。在铁三角中找到自己的空间。

社会资本的进入就像是带来了一条鲶鱼,在政府和公立资本主导的医疗领域激起了活力。一方面对于病人来说是服务的提升,社会资本带着最新的理念进入,带动了整体服务水准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医生来说是择业范围的扩大,多点执业的实行让医生有了更为自由的选择。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这两点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郭斌——东北国际医院总经理

非公医疗机构需要以人为本,将医疗行业当作服务业,在资本条件允许下,将非公医疗机构规模化,满足患者需求,打造差异化。

公立医院以雄厚的科研力量以及深厚的积淀注定是走在非公医疗机构的前面的,然而非公医院却能够在服务上面做到弯道超车。公立医院冗长的等待,繁琐的流程,这些在非公医疗机构里都是有着大大的优化空间的。

对于医生来说,医院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平台,医院的自身实力会大大的影响到它是不是能够吸引到足够优秀的医生。

张强——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

医生集团是为医院平台而生。我们与开放式医院合作,由医院提供管理护理、硬件设备等基础,由医生集团提供技术团队、品牌影响力和忠实患者群体,达到双方共赢。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非公医疗走上探索平台化的道路。

对于民医院来说,不仅仅能够通过“输血”的方式来加快医生资源的积累,也许技术进步会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医院近日正式推出的全球首个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只要把眼球情况上传云端,该人工智能就能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诊断。目前接诊超过50名患者,达到有15年临床经验的专业级眼科医师水平。

所以,马云“30年后要让医生失业”的高论虽然招致了不少批评,但另一方面反映的是一种技术自信抑或自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从技术研发到开始走向市场,以医生为关键的传统医疗商业模式开始动摇。

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就认为,一个真正有长期竞争力医疗服务体系,一定是不能过渡依赖专家体系。如果能把大量医疗问题标准化,把更多次人才体系和知识体系建立起来,未来医疗服务能级就会提升。

俞熔——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俞熔看来,解决民营医疗人才问题,技术驱动带来的变革非常重要。智能诊断,辅助诊断这些方面进步,在一些单病种里面已经有了跟专家抗衡的实力。医生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能够更好的做出诊断和治疗。

非公立医疗已经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小康作为连接私立医院与患者的桥梁,致力于服务中高端人群,提升医疗健康服务体验。帮助更多康语用户优化就医决策,分享就医体验,享受轻松健康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丨60多家上市公司中标PPP项目基建环保成大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