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早茶】关于PPP模式在我国表现的问题的思考


来自:北京香山智库     发表于:2017-08-25 14:05:19     浏览:341次

PPP项目风险分担顶层设计是与一般商业风险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由于ppp伙伴关系的建立,风险分担原则由风险与收益正相关转为基于承担能力和对项目整体收益保障原则,也就是各方应是以实现项目总体目标为导向,然后才是各自收益。反面思考,每一方又都是从利益独享、风险他担出发的,这种矛盾大大增加了ppp项目管理的难度!

随着PPP应用不断发展,有的项目比较成功,合作顺利;有的项目问题很多,有待解决。突出表现在:

1
融资市场不成熟。

融资渠道较少,融资难度大,还不能做到项目有限追索。PPP项目一般协议期限较长,这与金融投资机构期望尽早退出形成矛盾,同时融资时要求项目公司股东进行连带保证,而且项目融资保证条款非常严苛,这也给项目融资人增加了很多非必要成本。此外国际低成本资本进入难度也很大。企业债券市场也不成熟。

2
社会资本方不成熟。

由于国有企业在与政府的关系、实力信誉、融资能力、议价能力、行业优势、风险控制等优势,成为PPP的主要承担者,但由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法人缺位,经营管理效率一般,这不符合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率导向特点要求。国外社会资本由于利润预期较高,很难成为重要参与者。民营社会资本虽然积极性很高,但由于融资能力、与政府的相对弱势、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能力与经验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等原因,还不能成为大型复杂 PPP 项目的成熟合作方。

3
PPP有关政策和法律不完善。

PPP政策和法律是PPP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如PPP项目建设程序、PPP项目社会资本方的选择及合同、PPP项目纠纷处理、信息公开等。2014年到目前,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42PPP相关政策文件,PPP法也正在酝酿中,这些都大大规范、保障和促进了PPP在我国的应用发展。

4
PPP项目生态系统不成熟。

PPP项目生态系统包括PPP项目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行业)、项目干系人(政府及其下属有关部门、社会资本方、金融机构、工程参建单位、运营管理单位、公众、专家学者等)、项目管理职能与目标、项目协议时间、项目价值链、项目知识等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健康、和谐的PPP项目生态系统,才能保证项目成功实施,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如目前很多政策和法律还不完善,不同部门的政策缺乏系统性,各部委、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和规章,差异较大,也未能与原来的有关政策无缝连接,且多头管理。

5
PPP项目落地难度较大。

中央大力提倡和推广PPP模式,但是政府及其下属部门、社会资本方、工程咨询、金融机构、律师等政策掌握不透、知识缺乏和能力不足,再加上不能照搬国外案例,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和项目实际以及行业现状,需要不断创新,所以在实践中项目落地难。

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新阶段PPP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

第一

要进一步健全PPP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快PPP立法,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本方的合法权益,依法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

第二

规范PPP的操作规程,强化监管。明确不同部门在PPP发展中的职责,避免多头监管造成混乱。

第三

创新PPP生态系统、融资方式、应用形式和交易结构,提高PPP项目价值和交易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有关金融租赁参与PPP项目融资的探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