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燃气进村、光网到户、污水变清流,海南这个地方的幸福生活,让城里人都羡慕


来自:南国都市报     发表于:2018-03-02 13:11:55     浏览:252次

湾岭镇中朗村村民黄中泉直言用天然气做饭太方便。

随手打开客厅里的电信高清电视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堑对村村民陈连凤窝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掏出手机准备上网买几件新衣……这一幕在城里人看来很平常,深山里的群众却已期盼多年。由于“五网”基础差,琼中多年来一直被贴上“闭塞”“落后”的标签,这也成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琼中近年来在积极探索“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一命题时,以路网、水网、电网、气网、光网“五网”建设为重点,率先在全省推进管道燃气进村工程、“水环境治理项目PPP模式”,道路硬化通达率、自来水普及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实现电网、互联网全覆盖,正走出一条具有琼中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01

 率先在全省开展管道燃气进村工程

 农村不再“狼烟四起”

 

每到早晚饭时分,家家户户往灶台里煨上一筐柴火,炊烟便穿过烟囱升腾弥漫在整个乡野间,对于农村人来说这一幕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可如今走进琼中湾岭镇中朗村,却再也不见“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场景,转而代之的是一根根通往各家各户的黄色管道。

随着天然气阀门“啪”的一声打开,炉灶上瞬间窜起一道蓝色的火苗,村民黄中泉赶紧将碗里的地瓜叶倒入锅中,不一会儿一盘香喷喷的炒地瓜叶便出了锅。“现在不用找柴火,也不用担心煤气罐空了,做起饭来又快又干净!”正值中午时分,村民陆续归来围聚在餐桌前吃饭,中朗村里却闻不到一丝烟熏火燎的味道。

村民告诉记者,正是这些依墙而布的黄色管道改变了他们的烹饪习惯。“这些是天然气管道,用这个做饭可方便啦。”据了解,琼中将城乡智能燃气项目的实施战略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启动湾岭镇中朗村示范项目的建设,于2017年8月成功完成中朗村的点火通气,实现全省首例天然气进农村。

“以往琼中的能源结构不太合理,能源消费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同时还有薪柴、电和少量的煤等。”琼中住建局工作人员杨世华介绍,这次将天然气覆盖农村,是琼中作为海南省生态核心保护区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民生工程。

和黄中泉一样完成点火通气的,如今在琼中已有近1000户。截至目前,琼中管道燃气建设已覆盖营根镇、湾岭镇镇墟和农场场部及中朗村、大边村等地用户共11000多户,累计投资近4000万元。随着天然气进村工程的实施,村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大家一改往日烟熏火燎的做饭方式,保护生态的同时也让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据了解,为加快实现全县燃气全覆盖的步伐,琼中计划用3年的时间投入3.2亿元建设覆盖全县城镇、农村、农场连队的县域燃气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02

率先在全省推行“水环境治理项目PPP模式”

还一池清水净流


1月23日,全省农村改厕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琼中云湖体闲农庄召开,会上介绍了琼中率先在全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因地制宜实施“琼中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项目PPP模式”,统筹治理全县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与粪便污水的经验做法。

湾岭镇水央村的污水处理系统。

说到琼中水网建设的变化,有着深切感受的湾岭镇水央村村民最有发言权。

“我们之前用的是旱厕,现在改厕后,用的是三格化粪池厕所,比以前好了,没有臭味。”谈起现在的厕所,湾岭镇水央村村民王海莲立马打开了话匣子。经过改厕后,她家以前的旱厕变成现在的三格化粪池厕所,并铺设管道,把化粪池里的废水排到村里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让她连连感叹既干净又卫生。

“在每家每户安装一个无动力高效一体化槽池(1立方米有效容积),将污水以户为单位进行收集,经过层层处理,达到1级B标准,再经过人工湿地处理,达到1级A的国家排放标准。”谈起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琼中鑫三源水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栗正康坦言,水央村只是琼中“水环境治理项目PPP模式”的一个缩影。

“我们村房子漂亮,环境优美,不敢说蚊虫绝迹,但自从村里引入了污水处理系统,我家再也不用整晚点蚊香、挂蚊帐了。”湾岭镇大边村村民王文发如是说。

黎族苗族群众世世代代想都不敢想的“污水变清流”,得益于琼中在全省率先推行的“水环境治理项目PPP模式”。自2016年起,琼中计划用三年时间,总投入13.09亿元,分步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在全县10个乡镇、4个农场、544个村庄开展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让海南中部山区的琼中黎苗百姓乐享“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

“推动琼中乡村振兴,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绿色,是海南的底色、本色,解决好乡镇、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就是为富美乡村添上一层保护色。”琼中县委书记孙喆表示。

  

03

打通农村光网“最后一公里”

村民足不出户卖山货


“不用出门就可以在网上买到这么多东西,真是方便。”自从家里装上宽带之后,和平镇堑对村村民刘春兰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网购达人”。在网上买年货、看春晚、拜大年,如今这已不再是城里人才有的互联网生活。

从平原到山地,从城市到农村,光网普及一直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困扰。“以前家里的电视只能收到几套节目,一到刮风下雨天便是满屏雪花点。”刘春兰告诉记者,不仅电视常常罢工,由于村里没有网络,家里的电脑更是成了摆设。自2017年5月启动“千兆到镇(区)、百兆入村(户)”光网户户通脱贫惠民工程,琼中的黎村苗寨一改“靠腿办事”“靠问知事”的落后现象,不少村民也赶上了“双十一”等大促销的风潮,体验城里的“光速”快捷网络购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特色小镇:2018年将是由战略规划向落地实践推进的关键一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