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业务量达上百亿!看象山宏润如何撬动行业未来…


来自:中国象山港网站     发表于:2018-08-29 00:56:24     浏览:242次

宏润建设集团投资承建单跨400米的世界第一跨度矮塔斜拉桥——宁波中兴大桥,在相继攻克大型构件水上吊装、曲线滑移、液压垂直提升等技术难题后,再一次攻克科技难关,于近日顺利完成首次主塔竖转施工。这是宏润建设再次向业界证明了“宏润造”。

去年,宏润建设新承接工程超过151亿元,同比增长51%。今年截至7月份公司承接业务量近100亿元,施工产值、收入、利润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而宏润建设集团正是运用科技和管理上的创新这一强大的核心“支点”,撬动了建筑业这块“大蛋糕”,由大上海起家,从一个乡村工程队,发展到如今承接业务量达上百亿的上市企业集团,主营业务从单一的道路市政工程拓展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新能源等产业。世纪大道、浦东机场、南北高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五分之一的高架桥和大部分地铁线皆是“宏润造”。

 宏润建设集团前身是象山中娄工程队,70年代末80年代初,宏润初进大上海,正值上海建筑开放的机会,当时浙江进沪约150多个企业,大多是搞土建和搞一般的工程建筑,而宏润建设就是第一家进入上海市政建设领域的外地建筑企业。市政建设入门槛比较低,在当时的上海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宏润建设掌门人郑宏舫与他的工程队兄弟们用几只灰桶、几把泥刀,帮人拆房、驳岸、疏通下水道、倒卖砂石等,凡是别人不愿干的活,他们都争着来干,别人嫌脏、苦、累的工作,他们都抢着来接。

一旦空闲的时候喜欢上工地看人家打桩,当时工地打桩都用蒸气机,“咔嚓咔嚓”的声音让他们“大开眼界”,从打那时起,他们就有这样的观念:工程要做大做强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和设备。

 经过几年的奋斗,郑宏舫终于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工程队伍,于1984年加盟象山县二轻局下属建筑安装联合公司,组建第六工程处,并成立象山县建筑安装实业公司市政分公司。

1989年的除夕,当春节前夕喜庆的气氛洒满上海的大街小巷,工程队的员工也已准备行装归心似箭的时候,郑宏舫突然接到上海有关部门的电话:“莘松高速公路工程为赶时间,急需春节加班,原施工单位不愿做,你们队伍愿不愿意干?”郑宏舫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就这样,郑宏舫带领着市政分公司70多位工人马上进驻了工地。他们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程一线,硬是把原工期缩短了整整8个月,该工程后来被建设部评为上海市“白玉兰”杯工程

这以后,工程队在上海崭露头角,开启了建设大上海的新征程。

宏润建设刚有点起色,想要做大工程,这需要更多的投入,比如大型打桩机、巨型吊机等。如果没有生意,这些投入就会打水漂。这对于宏润建设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风险。当时郑宏舫有句话:“外出闯世界,先要见世面,再来做名气”。

一次在做延安路高架工程,工程获得了行业最高奖--鲁班奖,但是宏润建设却亏了2500万,当时有不少同行用异样的眼光看宏润,可郑宏舫觉得,从长远来看,这是企业在树立自己形象,在打品牌,这也是一项投资。

事后宏润的飞速发展,证明了郑宏舫的“眼光”。

1994年,宏润建设集团公司成立。面临着市政企业日益增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宏润建设开始盘算着走差异化之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瞄准了地铁市场。可当时中国的地铁建设还没有兴起(当时只有北京和上海有地铁),但宏润建设却看准了今后地铁工程肯定是大有前途。

那个时候,建地铁难度非常大,因为进一台盾构设备都要一千多万,要买几台盾构,对宏润建设来说压力不小。

买不起,可以先由租借开始,随着市场的扩大,宏润建设不能眼看着设备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于是有了采购盾构机的打算。

2005年,宏润建设率先吃螃蟹,与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盾构机购销协议。此后,这两台盾构机对于宏润建设集团在承揽隧道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意义。

轨道交通资质拿不到怎么办?宏润建设就跟别人合作,1995年,宏润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和上海隧道公司合作完成的,当时联合投标了上海8号线承建两个车站。

“中标了以后,我们就跟人家商量,把这个项目拿来给我们自己做。”宏润建设集团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宏润一直在隧道公司下面搞分包,信誉度比较高,所以得到了上海隧道公司支持,做了在上海的第一个轨道交通。

这之后,宏润相继承接了第一个高架区间工程--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8标、第一个地下盾构区间工程--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7标。

2006年宏润建设集团上市,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领域更是突飞猛进,先后承接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北段一期工程11.7标和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11标段土建等工程。

在建筑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中,谁拥有了盾构机,它就拥有了更大的中标可能,宏润建设做出了象山建筑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举动。而这种敢于尝试的勇气,把宏润建设集团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现在的宏润建设在地下工程、轨道交通领域已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进入了全国18个城市和承接了近50亿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累计超过300亿元)。

目前,宏润建设在上海枫泾有盾构4S基地,拥有盾构车间8862平方米,能够同时进行11台盾构大修、总装、调试,具备直径8米以下盾构设备的钢结构加工制作平台,每年完成隧道盾构掘进16公里。

最近,由宏润建设机械施工分公司与中德合资企业合作制造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完成出厂验收,用于杭州地铁5号线一期SGS—22标段工程建设,这标志着宏润建设在盾构制造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今年宏润又投入4亿元,新购2台直径为11.7米的超大盾构设备,应用于杭州博奥过江隧道施工。

目前,宏润在施工的轨道交通项目32个,累计盾构掘进总里程达200公里。宏润还将盾构设备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及大型输水管道工程,正在施工的宁波通途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我省第一个以盾构法施工的综合地下管廊工程。目前,轨道交通施工业务量已占公司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袭击全球,宏润建设大胆地向境外发展,在蒙古乌兰巴托投资开发上海宏润小区房产项目。

在海外市场,作为为数不多获得外经权的建设集团,宏润承建了也门共和国中也友谊立交桥、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西南公路3标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8号国道改建3标段。

2011年起,宏润建设又向光伏能源产业发展,在青海承建一期、二期、三期的光伏电站项目。在拓展的光伏电站项目的同时,又布局全国充电桩市场,参与新能源EPC工程建设。宏润建设的多元蓝图正在不断外延。

近几年,随着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运营,宏润建设积极探索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规范有序地参与PPP项目市场拓展,已累计中标PPP项目超过100亿元,特别是联合中标杭绍台铁路PPP项目,总投资约409亿元,其中民营联合体占51%,为国内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铁路项目,公司投资约52亿元。

宏润建设决策者说,公司很早就摒弃了家族管理的模式,聘请的都是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探索出以科技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自救转型的一条新路子,形成了领先技术为龙头、先进装备为基础、各类科技人员为保障的科技管理体系。

宏润素有“家规”:凡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获“白玉兰杯”、“鲁班奖”的项目经理,分别给予重奖。凡工程连续有3次质量整改单,项目经理就地免职,至今已有数名项目经理就地免职。宏润人也因此在圈内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称号。

针对当前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宏润建设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转型,向高精尖领域发展。在各个工程项目中引进新工艺、创新科技手段,学习和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丰富的经验和相关技术,并在有关工作小组的带领下,解决工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能够在质量上更加坚固,科技创新上有所升级。

同时,宏润建设也崇尚绿色环保。例如在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中,在建材、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的基础上,非常注重控制施工扬尘和污水排放,坚持实现绿色施工。

科技创新只有“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帆船”。宏润建设建立了以院校接收、内部培养为重点,社会招聘高端、技能人才为辅助的多渠道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国内外技术交流、大专院校专业学习、施工现场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承担重难点项目研究、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建立创新团队,促进技术带头人培养。

     目前,宏润建设拥有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93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2项,参与地方行业标准4项。

承建的杭州地铁、宁波地铁和上海青草沙输水项目分别获浙江省、宁波市和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公司先后9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9次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2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32次荣获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61次荣获上海市白玉兰奖,14次荣获浙江省钱江杯奖。

这些都显示了宏润建设集团以“科技创新”这强大有力的核心支点,不断撬动国内外的“上天入地”项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对于宏润建设来说,沐浴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春风,企业转型升级仍在继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已扬帆起航,无限风光还在前头。


点击“阅读原文”“象山港论坛”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严查履职,一项目经理终身不予注册.电子考勤查履职、20余家央企和地方名企被通报且暂停投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