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为何对PPP爱恨交加?


来自:领投投资人中心     发表于:2016-05-28 22:58:06     浏览:456次

金融机构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可谓“爱恨交加”,异常纠结。


传统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PPP取而代之,成为政府合法融资主要渠道之一。一年多的时间地方政府“疯狂”推出的PPP项目总投资额超3万亿,这让金融机构看到PPP市场巨大的商机,心生“爱意”。


但在PPP法律和政府履约能力尚不健全情况下,投资PPP项目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十年以上的周期和低回报让金融机构十分谨慎。


近日,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PPP融资论坛在上海召开,财政部官员、银行、信托等金融界人士一起探讨如何破解金融机构拥抱PPP的诸多难题。


“资产荒”下PPP市场应尽快进


金融机构能否积极参与PPP,将决定PPP的成败。


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在论坛上表示,PPP就像一场足球赛,上半场通过科学规范,充分竞争的方式选择一个最有能力最适合的资本项目人,下半场最关键的要解决融资的问题。PPP融资第一资金密集型,第二投资时间长。如果一次融资和二次融资解决不好,PPP的落地是解决不了的。


但金融机构人士对是否参与PPP心态纠结。



对PPP这一新模式,大多数投资者热情高涨,却看不透,但参与PPP模式已经大势所趋。


论坛上,兴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总部的副总裁顾卫平表示,PPP在商业银行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地方债43号文以后,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不断地被规范,大量的政府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建设采用PPP的方式,就是说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需求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现在通过政府发债置换以后,商业银行已经感到了压力,到处传说‘资产荒’。所以我感觉到PPP作为一种项目,收益比较稳定,期限比较长,对商业银行,包括资产管理部大类资产配置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资产。”顾卫平称。


顾卫平表示,PPP是一个新的东西,有些东西看不透。商业银行都想积极拥抱PPP,但进去还是很审慎。但如果不去参与PPP市场,就会丧失了很大的市场机会。


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裁罗金辉表示,作为银行理财资管来说,站在“资产荒”这一时点上,确实对PPP非常积极,希望寻找一些投资机会。


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聂敏则对参加论坛的300位投资者表示,“这一年,好多金融投资界的朋友总问我,中国的PPP市场进不进?怎么进?什么时候进?我给大家一个回答,要进,要尽快尽早地进,规范地进。”


PPP困惑


聂敏将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对接PPP的困惑,归结为三个词:看不透、看不准、退出难。


“很多金融人认为看不透PPP。”聂敏称,“PPP的特点是项目的周期很长,资金量也非常大,它的投资不确定性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风险,无论是我们投资机构,还是金融机构,需要获得大量的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这个情况下,很多的投资人和金融机构认为看不透PPP。”


谈到“看不准”的问题,聂敏解释,这主要体现二三十年的PPP项目合理回报受到国家政策和行业变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投资收益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再担忧到政府履约能力,金融机构很难把握好“合理回报”的问题。


顾卫平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做PPP项目投资者也非常担心政策风险。比如说他们在广州曾看好一个垃圾焚烧场的建设项目给了贷款,但干了一半,老百姓因担心环保问题闹事,项目被政府叫停,发生这类事情,社会资本包括银行的资金谁来保障?


至于资本“退出难”问题,聂敏称,现在无论是产业基金、信托,还是传统的信贷,融资都有一个期限。但这个期限和PPP项目不少于十年的期限不匹配。而且资本退出受到诸多政策限制,但目前PPP市场退出渠道建设还是空白,这就表现出了资本“退出难”的问题。


顾卫平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介入PPP还面临信贷管理思路转变等难题。


罗金辉表示,PPP项目建设运营期最长可能高达二三十年,如果让一个金融机构想清楚了,进去了不再出来了,难度比较大,而且现在不让政府对项目进行担保,面对PPP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商业机构很难接受如此长时间的融资。


“商业银行做PPP在信贷的评估上也需要转变。因为PPP项目主要是基于SPV的项目公司来融资,而且它没有资产,它主要是鉴于对这个项目的评估以及未来收入和现金流的平衡来进行资金投入。所以我觉得从商业银行对项目评估上,从过去的对资产负债表的评估,要有抵押物,还要分析三年的报表,转向对SPV公司项目,本身是什么项目、项目特征、收支盈亏平衡、现金流的结算来作为评估的基点。”顾卫平称。


上海国际信托总经理助理张文桥认为,PPP项目周期特别长,金额特别大,收益不确定性的问题是世界上所有PPP项目遇到的普遍问题,国际上一般都是通过法律合同风险分担的机制来进行解决。但是中国PPP法律环境不完善,而且政府理念正在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者向购买者转变,政府换届可能会影响社会资本跟原来政府签订的一系列协议的执行。因此,PPP项目潜在的风险较大,对金融机构来说投资门槛高。


支招破解


针对“看不准”的难题,聂敏认为,在制度上应该明确PPP项目的信息披露义务,让投资者获得项目全面信息。另外,她建议建立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制度,为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PPP投资奠定良好基础,将PPP履约情况纳入现行地方政府行政考核,以降低社会投资成本。


为了解决PPP项目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问题,财政部建立了国家PPP信息管理凭条,推动全国PPP一体化建设。


焦小平表示,财政部国家PPP信息管理平台在12月份正式运营。这个平台借用因特网管理模式,有三大功能:信息统计功能、网上监管功能和网上分享功能。


与政府相关的一系列风险怎么解决呢?张文桥认为,实践中投资者把政府拉进来,让政府资金和投资者资金一起投到PPP项目,实现风险共担。另外,投资者与级别高的政府合作,不与级别过低的政府合作。


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对PPP项目投资周期期限错配的难题,罗金辉认为,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融资方式可以不一样。


“我建议PPP项目可以分阶段融资,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在PPP项目的高风险建设期,有某种形式的担保,以及它的投资回报也不是微利,它的投资收益要能够补充金融机构在这个阶段承担的风险。到了项目后面的阶段,如果项目有收益,政府可以把收益做成项目收益债,或者政府购买这个服务,如果政府承诺购买服务,并纳入预算的话,这个时候进来的长期投资者,不管是理财资金还是保险资金,都可以接受更低的回报作为补偿。


聂敏建议,多渠道来化解社会资本退出难的问题。首先要完善PPP的融资市场,积极吸引和整合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社保基金这些投资的金融资源,构建涵盖股权投资、信贷、担保、保险的多层次的PPP融资的市场。其次,拓展社会资本的退出渠道,在现有退出渠道的基础上,即主要以股权的转让为主基础上,加快PPP融资的二级市场的融资的建设,形成PPP的股权、债权证券化,丰富社会资本的退出的渠道。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项目启动,下周有哪些股票可以关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