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田园综合体7宜7不宜的有效路径选择


来自:特色乡村研究院     发表于:2018-09-05 14:35:59     浏览:215次

1、是一个环境优美宜人的地方


这是绿色化价值取向的要求,是田园综合体的第一特征和要义。只有优美宜人的环境,才能吸引人、留住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就是要让人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点,应在规划的有效指导和管控下,通过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富有个性的景观布局、别具一格的建筑式样、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去进行设计、建设和展现。


2、是一个文化根脉突出的地方


一个只有自然风光而缺乏人文气息的地方,是难以吸引人的灵魂的。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只有外在的长相美而没有精神的长相美,是令人难以信服的。所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最大限度呈现所在区域的自然之美,也要深度挖掘所在区域的人文之美,从而形成兼具表里之美、给人双重享受的地方。为此,要在文化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对地方物质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在田园综合体予以展示。



3、是一个休闲旅游度假的地方


从田园综合体的服务功能来讲,最直接、最基本的应当是观光旅游。所以,必须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来打造田园综合体,统筹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需求,让消费者到田园综合体,有特色美食可吃、有乡村民宿可住、有便捷交通可行、有优美景致去游、有土特产品可购、有好的项目去娱。而且,要从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出发,增加体验性、休闲性的旅游设计,让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4、是一个多业融合支撑的地方


应当说,旅游只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切入点和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要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含金量,保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持续性,还需要在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就是按照资源整合的理念,采用“旅游+”的思维和模式,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为基本依托,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开发、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进行融合,使一二三产业在田园综合体相互关联、形成链条、融合发展,构建起一个多业并举、有效增值的产业综合体。


5、是一个创新发展模式的地方


田园综合体建设涉及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农村金融创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用地保障、经营模式创新等诸多领域,需要在规划建设中既贯彻执行好上级的政策规定,也从实际出发进行先行先试。所以,建设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也是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通过试点示范的办法,可以有效解决相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有效路径选择


建设田园综合体既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如何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走出有效路径,创出一片新天地,有这样几个方面非常重要,值得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加以考虑。


1、宜试点示范,不宜遍地开花


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的导向出发,田园综合体应当是一种有质量、有品位的有效供给,而有效供给的特征在于精而不在多,只有精品才会吸引人,否则就会流于一般化。所以,田园综合体建设千万不可大干快上、遍地开花,而消耗了十分宝贵的土地资源,成为无人问津的无效供给。


2、宜优选区域,不宜降格以求


通俗地讲,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这里面存在一个条件适应性的问题。如果不讲条件、随意建设,必然导致杂乱无序、低质无效。所以,在一定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建设田园综合体,应进行科学、合理、优化的选址,使田园综合体真正建在最适应的地方。这种适应,就是要从供给适应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那些“得天独厚”的地方建设田园综合体,既最大程度发挥所在区域的比较优势,也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也就是说,每一个地区都应把最美的田园展示给外界,成为自己的形象名片。



3、宜重在田园,不宜大搞建设


顾名思义,田园综合体,生于田园、长于田园,展现的就应当是田园之美。这一点,是建设田园综合体始终不能偏离的方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绿色化的价值取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景观改造、文化植入和设施完善等,让田园的地貌、形态、肌理等得以更好地提升和展示,根本上要留住田园的山、水和乡愁。为此,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大拆大建的所谓“宏大叙事”,更不能借机搞变相的房地产开发,毁了田园的原汁原味之美。也就是说,可以让少量的钢筋水泥掩没在美丽的田园之中,而不能让大量的钢筋水泥包围了美丽的田园。


4、宜精心规划,不宜放任自流


田园综合体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导、规划引领、规划管控。一方面,通过规划来确定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定位、风貌特征和实际内涵等,作出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和建设大纲;另一方面,把规划控制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对建什么、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等,都有一个合理的界定和限制。一句话,在好的规划指引下,才能建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


5、宜彰显特色,不宜过于同质


不同的田园综合体,应该有不同的特色。只有彰显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才能符合有效供给的方向,达到吸引人的目的。对于特色的设计和打造,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个性化的展示。自然方面,应以原汁原味为基本遵循,展现一方水土的天斧神工和天生丽质,让人看出“人无我有”的独特性;人文方面,应将地方物质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元素进行有效植入,让人同样感受到 “人无我有”的独特性。这种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必然是令人神之以往、留连忘返的地方。



6、宜市场主体,不宜行政指令


“中央一号”文件说,建设田园综合体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这表明,在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主体摆清楚,尊重群众的意愿,畅通民意的渠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来开展工作。当然,农民合作社是市场力量的一种代表,也包含了引入一些其他投资方参与的信息。对地方政府来讲,特别需要注意和防止的是,不能搞指令性计划和拉郎配,把市场行为变为政府行为,任意大建大造田园综合体,造成执行政策的偏差和失误。


7、宜改革联动,不宜短期行为



前面已经提到,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创新发展模式的地方。从厘清责任的角度来讲,对于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涉及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农村金融创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用地保障、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的确需要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些更需要创新性地走出新路,达到最大程度惠民增收的目的。尤其是在试点示范的过程中,更要予以精心指导、支持和呵护,有效推进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创新,让田园综合体建设顺利起步、积累经验、健康成长。

平台活动推荐  

乡村振兴战略下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 实操落地总裁班

      9月18-20日,由中厚明德主办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申报融资将在北京举行,带您一起求真知、探灼见!特邀行业十多位国家部委领导、项目专家及一线项目操盘手齐聚,从拿地策略、政策机遇、国家扶持、创建申报、顶层设计、盈利模式、策划创意、规划设计、产业导入、落地要点、操盘实践、运营模式、IP打造、投融资模式、资源链接、问诊咨询、项目考察等十几个纬度全面展开!


【开课时间】2018年9月18 - 20日

开课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中厚明德

【参课对象】政府机关、开发商、建设单位、运营商、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仅限100人)

【课程特色】国家部委领导及评审专家授课+实操专家讲解+案例分享+模块总结+问诊咨询+项目考察




落地班亮点
主要解决问题

一、如何成功获得土地盘活土地

1. 企业如何正确地拿地?实战专家分享土地获取经验;

2. 拿地的创新模式和渠道有哪些?标杆地产案例剖析;

3. 各种拿地模式和渠道的风险有哪些?如何规避? 

4. 如何盘活乡村土地机制?

二、企业如何转型+策划、申报及运营

1. ?如何推动传统农庄、农场、合作社向“田园综合体”转型?

2.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如何申报、策划规划及运营?

3. 如何进行优质产业导入、打造爆款IP?

4.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怎么融合?

5. 共享农庄如何定位与策划?

三、融资渠道策略分析

1.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盈利模型与资本路径;

2.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如何实现资本证券化;

3. 如何利用PPP模式解决资金难题? 

4. 如何精准获取“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扶持资金??
5. 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融资渠道有哪些?
6. 产业地产如何规划、怎样盈利?

主要议程安排

往期回顾  

专家到家
服务简介
部分案例 


公司简介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国务院督查组调查建材价格上涨!环保部发文禁止停工一刀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