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PPP损失惨重是初心错了赚了不该赚的钱!


来自:WORLD环     发表于:2019-02-19 08:44:41     浏览:310次

环保企业本身可以参与PPP项目,他们可以参与到专业的、与环保整治有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赚取应该赚取的钱,但很多企业深度参与到整个工程去。而土建或其它建设,这些不是环保企业hold得住的,或者说不是环保企业该赚的钱,如果硬要去赚这些钱,就会由此带来风险,所以PPP企业在这一轮中损失惨重。

资金链紧张、业绩爆雷、债务违约、股价暴跌、易主、引入战投……近半年以来,环保行业一片萧瑟,尤其是PPP相关企业更是损失惨重。

2月14日,盛运环保(300090.SZ)曝出账户被冻结、37.5亿元债务逾期,此前预计2018年将巨亏25亿元。此外,神雾环保(300156.SZ)暴亏约15亿元,美丽生态(000010.SZ)也预计亏损6亿元到7.8亿元。

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逾10家环保企业易主或引入战投,接盘方均为国资。

从环保龙头碧水源(300070.SZ)、东方园林(002310.SZ)到三聚环保(300072.SZ)、永清环保(300187.SZ)等明星环保股,均未逃过引入国资救场的命运。

二级市场上,从去年年中以来,环保股普遍遭遇腰斩,几乎维持单边下跌的趋势。

令环保公司损失惨重的外因和内因很多,前年和去年很多PPP企业出现问题实际上是初心错了,赚取了不该赚的钱。

初心错了

近两三年,很多环保企业出现问题,很多是PPP的,而这些严重依赖于政府付费。实际上,政府大力推行PPP之后,很多地方也缺钱,实际上越有钱的政府越少做PPP。因此,很多PPP企业拿不到回款,再加上融资不利,就容易有现金流问题。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自2013年以来, PPP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文件2013年-2015年间纷纷出台。


很多环保企业也一哄而上,承政策春风大举跑马圈地。以东方园林为例,其本身是一家市政园林企业。2013年起,东方园林调整发展战略推出生态业务板块,提出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的“三位一体”生态综合治理理念。

2014年,东方园林坚定了由传统市政园林景观业务向水生态治理转型的决心,由传统工程模式向第三方金融模式和PPP投资模式的转型;2015年是其业务转型最关键的一年,当年危废处置也开始转热,东方园林就通过一系列并购又切入了工业危废处理领域。

随着国家对PPP模式的大力推进,东方园林利用在PPP方面的先发优势,与多省市地方政府签署了PPP项目协议并迅速落地。2016年,东方园林爆发式增长,当年净利润增幅高达115%,并收购了中山环保、上海立源等水处理公司。

2017年,插上PPP翅膀的东方园林多项指标创记录,一时风光无限。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52.26亿元,较转型前的2012年增长高达287%;当年净利润21.78亿元,较2012年增长217%。


不仅东方园林,其他环保企业包括碧水源、盛运环保等发展路径也类似,PPP大单拿到手软、并购再开路、频繁融资等贯穿了2014年-2017年,但随之而来的是负债率日益攀高、应收账款回款依然缓慢。

从2017年起,画风突然转变,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PPP监管政策,包括《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财务风险管控的通知》等,再加上融资趋紧,PPP企业的日子一落千丈。

从鼓励发展到爆发式增长再到眼下的一片萧瑟,虽然有很多内外因,但很多PPP企业出现问题实际上是初心错了。

环保企业本身可以参与PPP项目,他们可以参与到专业的、与环保整治有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赚取应该赚取的钱,但很多企业深度参与到整个工程去。而土建或其它建设,这些不是环保企业hold得住的,或者说不是环保企业该赚的钱,如果硬要去赚这些钱,就会由此带来风险,所以PPP企业在这一轮中损失惨重。

有些PPP企业看见什么热潮就冲过去,以赚钱为目的,把这个做成生意,而不是有情怀地做好一个事情,这些都出了问题。”黄新之进一步表示。

国资救场玄机

这一轮PPP企业出问题的几乎全是民营企业,大型国资环保公司并未出现问题。原因是什么?

这些大型国资环保公司本身就是做工程的,就是该他们赚的钱,该他们做的事情,而环保企业只需要做好专业的事情。结果很多环保企业就奔着工程去了,结果自然就出问题了。

环保产业是政策驱动型产业,本身是国家该做的事情。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多国资入股民营企业,有些声音说是国进民退,并没有,至少在环保产业没有。环保产业本身应该是国有占主流,民营企业提供专业的细分服务,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趋势。

这一轮PPP企业遭遇的危局中,多地国资充当了“救火队”角色,或受让控股权,或以战投的身份入股。

短短半年时间,已有逾10家环保上市公司引入国资概念。 1月11日,碧水源公告了实际控制人可能发生变更的公告,将本轮环保股集体易主推向了高潮。

此外,中金环境(300145.SZ)、美晨生态(300237.SZ)、环能科技(300425.SZ)、永清环保(300187.SZ)等实控人也已变更或拟变更为国资,东方园林、盛运环保等已引入或拟引入国资作为战略股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视点|金融赋能,民营企业绿色PPP领域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