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困局


来自:明仁城规设计院     发表于:2017-02-01 15:00:21     浏览:377次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作者 | 郭磊




当前,在轰轰烈烈的小城镇建设浪潮中,各地不断完善城镇规划编制,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小城镇建设成果颇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小城镇发展的因素,而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
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原因

1. 产业支撑不足,自身财政长期紧张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有许多农业大镇。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镇不在少数,这些城镇税收情况堪忧,取消农业税以后,财政资金更是捉襟见肘,没有高税收产业的支撑,个别城镇甚至连职工工资都保障不了,又何谈城镇建设,长期的财政资金不足导致城镇建设历史欠账越来越多,最后只能依靠上级财政补助支持。

2. 生活水平提高对城镇建设的新要求

3. 规划前瞻性对城镇建设的高标准

目前,城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在10-20年之间,近期规划一般2-5年,规划编制者和政府决策者出于对城镇长远发展的考虑,往往将各项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的建设标准定得较高。不可否认,高标准的规划建设有效的避免了反复建设,长期来看节省了城镇建设资金,有利于吸引外来人口,保证了城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竞争力,然而超前的高标准建设也极大地增加了建设时期的地方财政负担,在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必然挤占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入或引起较大规模的地方财政赤字。

4. 不切实际数据的错误引导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正确的规划才能指导城镇健康的发展,而不切实际的规划、预测也必将将城市引向错误的发展方向。规划编制中大部分规划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责任心,能够切合地方实际的进行规划编制,但也有个别规划师极其不负责任,规划中不考虑地方实际,简单地套用公式和规划条文,任意选择预测模型,草草完成规划骗取编制经费,或服从地方长官意志,为营造城镇规划期内的繁荣假象,丧失专业素养,篡改调查和预测数据,更改预测的人口变化趋势,导致高额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各种设施建成、设备配套后长期闲置,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5. 个别决策者的错误政绩观念影响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各地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念进一步向好转变,但在城镇建设领域仍有个别贪大求广现象,将民心工程、便民工程搞成政绩工程,建设和设施配备上力求“高大上”,甚至使得工程项目建设超出资金预算,一旦财政资金吃紧又无其他建设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镇建设其他方面的滞后。

6. 上级城镇建设资金支持不足

当前,不论是特色小镇还是小城镇建设,大多选择在经济比较发达、配套比较完善的地区进行,这些地方财政资金比较充足,适合试点活动的开展。如今一项工程项目的建设投入就需要上千万,几百万的试点补助资金甚至完不成一座乡镇养老院的建设和设施配套,财政基础好的地方尚可以地方财政进行补充,而财政不足的小城镇又如何进行建设呢。诚然,每一个城镇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情况,但若不能形成可广泛推广的试点经验,试问,试点的意义又何在呢。

7.财政体制造成的财税分配方式

受国家财政分配体制的制约,地方财税要进行重新分配,分配后的财政资金更显稀少。因此,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弥补建设资金不足问题,需要切实进行财政体制改革。

综上,笔者认为,产业支撑不足、财政体制制约、建设新要求、规划高标准是影响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主要因素;数据失真、上级奖补、政绩观念是造成各地建设资金不足的个别因素。

2
建设资金匮乏的解决之道

1.强化产业支撑

城镇建设,服务配套,没有充足的财政支持是不行的,如今早已不是那个群众集资搞建设的年代,将城镇建设资金分摊给普通群众早已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小城镇要建设发展必须强化产业支撑。实施产业营城,加强小城镇产业建设既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收入,又能为地方财政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同时产业的创新、生产、运输、销售等活动又能为地方增添发展活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引入社会资本

产业培育固然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根本之道,但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一些产业基础薄弱、配套设施缺乏的地方来说,要培养一批企业,形成一定的产业,任务是艰巨的也是长期的。地方政府可以适时的引入社会资本,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以PPP、BOT、BT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建少城镇建设的地方财政负担。

3.制定符合实际的建设规划

转变发展思路,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防止工程建设中的贪大求荣思想,在坚持城镇规划适度超前的前提下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的严格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各项规划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方面的指导作用。

4.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积极与上级沟通协调,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争取更有利于小城镇地方的财税分配政策,增加地方财政在整个财税分配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二是努力争取更多的上级补助资金,加大上级补助倾斜力度,获得更多的小城镇建设资金。

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制约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咽喉的主要瓶颈所在,希望各地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府改革逐渐深化的同时,开源与节流同时并举,积极探索实践,早日摆脱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困局。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模式可采用的债务融资方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