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PPP:改变旧思维(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点评)


来自:新理财     发表于:2016-06-12 05:48:06     浏览:374次

2012年年初,笔者受聘于一家手机企业,任某地生产基地筹建项目经理,主持基建、设备采购、团队组建等一揽子工作。该公司的手机研发和销售颇有成就,一直是外发代工,其时是智能手机“风口”,外包工厂常常难以保证交期,加上公司有上市计划,所以决定自建工厂。


工厂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遇到生产工艺问题,如平面布置设计需要知道生产流程和车间人数、结构荷载设计和电气设计需要知道电设备清单及相关参数等。于是,抽调驻代工厂同事,还请了多名同行顾问,一起讨论工艺设计。手机工厂最重要的是SMT(表面贴装)生产线,SMT生产线最核心、最贵的设备是贴片机—把一粒粒细小的元器件贴装在主板上。贴片机的精密度要求极高,日韩品牌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虽然只有6个品牌不到20款机型,经过两周的考察和讨论,行家们仍无法达成基本共识。

笔者长期从事项目管理,虽之前未涉足手机领域,好在项目管理偏方法论,以目标为导向,适用范围广。面对僵局,笔者提出方案: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生产设备?当然不是,是生产能力!设备只是途径,产能才是结果。只要提出产量和良率要求,请贴片机厂商牵头,带领其他配套设备商组建联合体来投标就可以了。设备的日常维护、能耗、操作人员的培训也交给设备厂商,相关成本列入投标价。充分自我约束的前提下,低价者中标。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与传统采购相比,生产成本可以精确定量控制,而且不易出现设备、软件、操作三者之间的扯皮现象;与代工(巨头合作除外)相比,厂房、设备和员工都是自己的,风险更为可控,财务报表也符合未来上市要求。

购买产能而不是资产——这一方案在董事会上得到了一致认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就是典型的PPP思维。在传统的政府采购中,政府选择有资质的代理机构招标、有资质的供应商投标、有资历的专家评标,整个过程稳扎稳打,但仍然是围绕资产而不是功能和服务进行的。我们需要的是污水处理厂还是污水处理能力,是中央空调还是冷量和热量?用PPP思维直抓核心问题,政府的工作量和运行成本都会大幅下降。

此外,且不说程序壁垒和技术壁垒掩护的贪腐可能(富士康SMT设备采购委员会长期集体贪污于2013年1月被曝光),贴片机这类精密设备是几代专家几十年持续研发出来的,应用工程师不可能比他们更精通,让“低手”给“高手”的作品打分不尽合理。财政部将PPP定义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而不是“政府与工程公司合作”,当下仍有很多地方政府在PPP招标中对投资人设置工程相关资质门槛,显然不妥。这道门槛一设,咨询机构、评标专家也都被设定为要有工程类资质或资历,就形成了PPP创新的层层障碍。

当下PPP落地难的困境,不在于融资难,而在于社会资本觉得没有好项目。地方政府如果仅把“看起来不好的项目”包装成“看起来很好的项目”,是瞒不过专业投资者的。解决办法分两步:第一步是提高项目识别便利和政企双方的项目识别能力,第二步是把“看起来不好的项目”筹划成“真正好的项目”。但这两步都在招标之前,要走好这两步,过往的经验和过往的专家不够用,按旧思维给社会资本和咨询机构设门槛更不可行。

不设立不合理的门槛,给创新留点空间,小规模先行先试PPP模式为今后同一类型更大规模的PPP项目积累经验、节省探索成本,这样的逻辑也应该更理性。

王守清点评:


本文原载于《新理财》(政府理财)2016年第6期,本文作者为湖州昊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焦点】环保PPP模式催生新增长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