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紧迫的养老需求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养老服务业,越来越多的养老项目以PPP模式推进,养老PPP日益升温。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简单来说是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具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特点。
《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 》[2014]2091号
在公立资源丰富的地区,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
——国家发改委
分析人士表示,养老项目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具有覆盖面广、体量巨大、收益周期长的特点,比较适合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养老PPP项目如果运作得当,可以开创出多赢局面:
? 对政府来说:有助于解决政府在养老行业中面临的财政支出、职能转换等问题,缓解并改善因养老资源欠缺带来的社会压力;
? 对企业来说:充分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和运营方面的专业优势,同时在政策支持下能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收益;
? 对民众来说:在合理的价格内,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据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养老PPP项目样本数量共计283个,初步统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在所有的养老PPP项目中,有89%(253个项目)是由政府发起,社会资本发起占比较少,可见政府在项目中具有主推作用。虽然各地对养老PPP项目进行了一些实践,但目前我国养老PPP领域尚没有真正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大多数项目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其他基础设施类PPP项目,养老PPP项目合作年限整体较长,大部分集中在10年至34年,这与养老服务行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紧密相关。
当前我国养老PPP项目主要采用BOT(建造-运营-移交)或BOO(建造-拥有-运营)两种运作模式,这两种模式对于社会资本前期的资金投入要求都很高,回报主要来自于受众的付费。
当前较大的一个项目是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与社会资本联合打造的,福利院B座大楼通过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根据医养结合、智能化管理的经营理念,投资、运营项目,并获得合理回报。
我们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建设-维护-移交+委托运营”的模式,政府先与投资方签订协议,投资方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设备的置办、维护,政府则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养老设施的使用权,并向投资方支付相关费用。政府并不亲手经营项目,而是再通过租赁将养老设施交给运营单位,并根据入住情况给予一定财政补贴。
为了鼓励养老与PPP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规范养老产业的发展。
? 2015年2月25日,民政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肯定了在医疗和养老领域采用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来增加其服务和产品的供给数量及质量。
当然,作为一项新兴事物,我们也应该看到养老PPP面临的问题,比如质量参差不齐、模式混乱、投资风险大等,这些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无论如何,养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PPP,政府和社会资本都应该做好自己在其中的角色,通过各方参与,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民众在享受养老服务时有更多优质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