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财政政策的空间”分论坛上表示,中国PPP项目发展快是由于政府没有把它作为短期融资的方法,而是服务于结构性改革,要警惕PPP项目运营不当变成政府债。
PPP服务于结构性改革
“中国政府只用了三年的时间,构建起PPP一整套制度模式和我们的行为规范,以及项目推进的路径。”刘伟列举了一组数字,PPP项目库里目前有1.1万个项目,共计13.5万亿投资总量,现在落地的项目1350多个,有2.2万亿的投资已经确定,“这个数据确实是惊人的”。
刘伟表示,中国PPP项目发展快是由于政府没有把它作为短期融资的方法,而是服务于结构性改革,并就此推出了三项改革。第一是政府行政改革,批项目具有行政色彩,要去行政化,让市场来选项目。第二是财政体制改革,PPP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申报,财政资金分给你分给他,少给你,少给他,而是要市场说了算。第三是投融资改革,过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情,现在变成了通过股权可以放大。
刘伟同时强调,要警惕PPP变成政府债。在正常的27万亿债务之外,如果PPP项目运营不当,合同执行不了,最后交给政府势必会增加政府债务。所以一定要遵循市场的法则,在法治的构架之下,来让PPP这项改革稳步向前推。
中国债务风险可控
刘伟强调,中国政府对债务是非常重视的,管控体系也逐步在完善,现在的债务风险也是可控的。通过一套防范体系,把政府的债务和市场运作的商业债务分开。中国一般公共预算和基金加起来的债务是27.3万亿,这个债务是完全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下达的限额控制以内的。
谈及赤字率,刘伟表示,去年中国第一次把赤字率提到了3%,今年的预算仍然按3%安排。这既是积极财政政策,但也不是需要多少资金就没有限制。增加的赤字主要用于结构性减税以及制造业等升级创新,还有民生开支的一些硬方面的支出。
“中国现在的赤字率按照3%控制,有一定的余地。但赤字增长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需要来确定。人大确定以后我们就严格按照这个来办。”刘伟说。
对于中国的债务管控,刘伟表示,第一必须在人大批准的限额以内;第二,新增的预算必须要纳入当年的年度预算,接受人大的监督;第三是对存量债务,把多年形成的贷款期短、利率高的债务,通过中央发行的地方债券置换出来,目前已经置换了8.1万亿;第四,建立一个风险防控的体系,有应急的预案,对部分地方风险点进行监控。
财政政策的力度有赖于财政空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避免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为修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促进金融稳定以及避免全球性的经济下滑起了积极作用。
刘伟表示,多年过去了,世界经济仍然复苏乏力,这也暴露出我们长期结构性的问题是阻滞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很难或者是无法单单依靠短期的刺激性政策来解决。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实现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综合施策和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相互配合。
“必须强调现有支出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宜过多扩大财政赤字。对于财政进行统筹的中长期安排,是整个财政政策在实行过程当中必须考虑的。”刘伟说。
主持人:今天有好几位代表提到的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在公共支出的时候要注意投资效率。中国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很具有抱负公私的合营计划,我们通过和私营企业的合作,可以提高投入的效率。在世界各地我们可以看到公私合营的工作比较困难,因为大家有不同的目标,大家有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可能有冲突和矛盾,中国在公私合营方面的进展。
刘伟:如果运用好了可以减少财政短期内的压力,特别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减少财政的压力,又能够办一些中长期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比如说我们政府如果你的信誉,如果你对总量的管控不好,最后会变成政府债务。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PPP运作它跟今天的主题是有关的,蛮好的题目。
这样讲,我的同事给了我一组数据,让我感到非常振奋,中国政府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构建起了PPP的一整套的制度模式和我们的行为规范,以及我们的项目推进路径。而且我高兴地看到,在我们这个项目库里面,1.1万个项目,13.万亿的投资总量。当然,它有一个项目,刚才主持人谈到的有一个落地,有一个逐步各方利益的平衡,有一个过程。刚才这个数据确实是惊人的,落地的项目1350多个,有2.2万亿的投资已经确定。三年的时间做到是不容易的,我理解我们之所以走到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中国PPP的模式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我们不把它作为解决政府短期融资的一个方法,而是把它上升到服务于结构性,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推。
由这个措施我们推了三项改革,把它引出来,第一是政府的行政改革,批项目,行政色彩要去行政化,让市场选项目。第二,财政的体制改革,不是过去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申报。要市场说了算。第三投融资改革,过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现在变成我通过股权,我可以放大,所以我们这项改革是服务于供给侧改革基础上引出了三项改革。
第二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是因为我们部门之间联动,靠任何一家来做都不行,所以国家的相关部门包括金融机构,包括社会面共同参与。
第三个特点是公开。政府的资源和总公益项目必须在阳光下让市场选,我们搭建了全国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把所有的项目都在上面,也正如主持人讲到的,项目落地有的地方有的项目难,这个难字它是一个正常的。如果是纯公益的项目,比如学校修幼儿园,主要是义务制教育学校,那就是政府的投资。之所以PPP的项目落地难是需要考量各方利益,既有市场的特征又有公益的色彩。所以推动过程当中怎么解决项目落地也是我们想的,必须遵循它的核心要义,有这两个:这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不是眼前要筹多少钱建这个项目。城市轻轨不是要砸500亿修,而是从修到一边修的过程当中,开始部分运营,运和管以及到最后建成以后它的整个运营,从修到运管,到最后的纯粹管理,应该有一个全周期的考量来计算成本,来计算他的回报。
这一点我们在现有的项目当中考量不多,不能变成政府,我解决今年投多少年,明年投多少钱,投资的拉动对GDP的贡献有多大,不能这么看,是全生命周期来管理。
第二是风险和你的回报,你的利益应该是同等的。这背后实际上是政府要讲信誉,所以我们会通过立法,通过立法把相关的一些利益分配的格局,把它上升到法律上。我们觉得有信心借鉴发达国家好的经验,PPP的模式我们会健康稳步向前推。
我在前面讲到债务也是主持人关心到的,我们正常的27万亿债务之外,其实我们关心的也是PPP运作当中不要形成未来最后变成政府的债务。以后合同执行不了,我们的运营商,运营不下去,最后是交给政府,所以一定要遵循市场的法则,在法治的构架之下,来让PPP这项改革稳步向前推。
本公众号配套阅读书籍《PPP操作指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务》在各大网上书店如亚马逊、京东、淘宝和实体书店如新华书店等均有出售,欢迎购买。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