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PPP改革3年成果超预期


来自:道PPP     发表于:2017-03-29 09:57:40     浏览:330次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北京报道

截至2016年底,财政部全国PPP项目库已入库项目达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有1351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2.2万亿元,落地率达31.6%。《中国经济周刊》专访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详解“2017年PPP改革再出发”。

《中国经济周刊》:3年以来,PPP改革成效如何?

焦小平:3年来,财政部和各部门一起通过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和示范项目三大主线推进PPP改革,初步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PPP大市场,改革成果超出预期。PPP模式已成为一种创新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发展路径和创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地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从政府侧来说,促进了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把“放管服”落到实处,加快了法治政府、信用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

从市场侧来说,打破了垄断,释放了活力,形成了一个各类社会资本公平竞争的PPP大市场。

从公众侧来说,通过全生命周期公开透明和标准化管理,让老百姓在公共服务领域有渠道和手段行使参与权、监督权和发言权。

《中国经济周刊》:当前PPP改革的挑战集中在哪些方面?

焦小平:一是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仍把PPP作为融资手段,没有从现代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转变层面认识PPP改革,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方式重视不够。

二是法治政府、信用政府建设不到位。PPP项目对社会资本来说是一种先集中投资再分期收回的投资模式。如果法治政府、信用政府建设不到位,社会资本没有信心与政府进行长达20~30年的投资合作。

三是PPP法规政策不到位。统一顶层设计的PPP立法或条例尚未出台,现行财税、金融、价格、土地等政策还有与PPP改革需求不匹配或滞后的问题。

四是社会资本公共责任不到位。PPP项目提供的是公共服务,社会资本要摒弃赚快钱、大钱的暴利思想,要有长期规范经营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是民营企业参与率不到位。在市场发展初期,民营企业因投资建设运营等能力不足,参与比例相对低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在实践中也切实存在各种隐形的不利于民营资本公共竞争的“玻璃门”“旋转门”。

六是政府监管不到位。目前各种打着PPP旗号搞固定回报、明股实债、回购安排等变相融资,社会资本不参与运营或缺少绩效考核变相搞BT项目等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PPP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危害。

下一步,财政部会同各部门要坚持不忘初心,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协同并重,稳增长、防风险,加快统一规范透明PPP大市场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微信号:ChinaPPPCenter (←长按复制)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干货】剖析PPP项目盈利模式分析以及盈利渠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