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PPP中心主任:中国PPP大市场已初步建立


来自:学习之约     发表于:2017-04-07 14:04:35     浏览:426次


作者系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逐步引入一些PPP初级形式,主要作为政府市场化融资手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为满足民众日益多元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中国相关部门积极借鉴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成熟经验和做法,探索在中国公共服务领域推行PPP改革。

2013年以来,中国把PPP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范实施,发挥PPP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放宽准入、打破垄断,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公平竞争。经过3年改革实践,中国PPP市场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宏观层面,PPP改革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落实为一项实实在在、可操作、可执行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创新活力,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动能转换。在中观层面,PPP改革有效推动了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微观层面,PPP倡导物有所值理念,通过公平竞争、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分配、绩效付费、透明公开等创新管理手段,使政府少花钱、多办事,公众获得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资本获得更多新的商机。

目前,中国PPP大市场已初步建立,成果超过预期。在不少地方,PPP已成为政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中国利用3年时间初步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操作规范,初步建立了包括法规、政策、指南、合同和标准等5个层面的制度体系。

二是PPP大市场初见雏形。截至2016年底,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已收录全国入库项目1.1万个,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农业、旅游、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19个主要经济社会领域,投资额达13.5万亿元。其中,绿色低碳和社会类项目稳步增加,政府付费和混合付费项目上升至66%,系统集约项目增多,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PPP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改革综合效应初步显现。对政府而言,PPP改革加快了法治政府、信用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对市场来说,PPP市场催生了各类社会资本公平竞争,增加了改革发展的市场新动能。对公众而言,通过全生命周期标准化和公开透明管理,在公共服务领域行使参与权、监督权和发言权有了更多渠道和手段。

虽然目前PPP改革在统一顶层设计、法制政府和信用政府建设、政府监管、社会资本公共责任、民营企业参与率等方面仍有不足,但随着改革深入、制度完善、规范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的加强,一个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中国PPP大市场会日益兴旺发达


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高级研修班25期

1.开课时间:4月20-23日,每1~2月一期,3-5天/期(含考察)

2.开课地点:北京(学习需求满100人可当地授课)

3.培训费用:

1).培训费:6800元/人(含培训、师资、教材、场地等费用),考察费用另外收取;

2).午餐费400元/人,课外活动费200/人(可自愿参加)

3).其它食宿费用自行负担,教务老师可协助安排;

4.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覆盖法律合同+项目融资+操作流程+项目申报+项目路演+项目考察,所有课程均基于实际案例基础分析,更加侧重实战操作,增加项目申报及项目路演环节,让学员更深入的参与到课堂,报名学员可申请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PPP项目,并由专家组织学员给与分析和建设性指导。

5.专家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联合国PPP国际标准研究专家组长李开孟博士,及国家发改委专家库实战专家尹昱,杨荣南5位大咖,做资产证券化与融资难解析,特色小镇+PPP模式落地实例解析!

 详询:辛老师 13601288592(同微信)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干货|白话轨道交通“PPP”,五大内地成功案例经典解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