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记者在中铁大桥局市场营销工作会议上获悉,自2011年至今年一季度,中铁大桥局共开发了10个投资项目(包括进入回购期的项目),其中长江大桥6座、跨海大桥1座、市政道路1条、高速公路1条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包1个(包括公租房、厂房、自来水厂等23.1万平方米房建工程)。10个项目总投资近350亿,中铁大桥局出资36亿元,带动新签合同额420亿元,投资杠杆11.7倍。
随着PPP项目的不断增多,
企业在抢抓机遇的同时,
如何规避各类风险?
国家发改委首批入库PPP专家、中铁大桥局副总经济师兼投资部长杨荣南:
目前PPP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施工企业而言是做优投资、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随着大桥局大力推进PPP投资业务,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将会继续增加。
在我国推行城镇化的进程中,尚有大量基础设施需要建设,自2014年国家力推、2015年各领域学习探索、2016年各地竞相实施PPP政策以来,PPP模式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主流模式。
已入库项目达1.2万个,项目总投资约14万亿,虽然落地率只有32%左右,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我国已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PPP市场。更多PPP项目还在准备入库,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20万亿PPP项目。
截至2017年2月
什么是PPP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适用项目:那些规模大、需求较稳定、长期合作关系较清楚的项目,如供水、供电、通信、桥梁、隧道、道路等交通类,医院、污水垃圾处理、住房民生类,体育馆等娱乐类。
PPP项目融资方式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越来越受到青睐,社会资本的介入不仅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还能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项目运营效率。诚然,我国很多的PPP项目是成功的,但是也不可否认,由于PPP是一种新生事物,我国政府以及社会资本普遍缺乏经验,PPP在我国的应用也遇到了诸多实际问题,所以也有许多项目遇到了较大问题甚至失败,给投资人带来了较大风险,主要是对未来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PPP案例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8年通车的杭州湾大桥,除了国人自行设计、投资、建造的最长跨海大桥这一标签之外,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PPP项目的经典案例”。
杭州湾跨海大桥
该项目是国内第一个以地方民营企业为主体、投资超百亿的国家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在大桥工程正式立项后,包括外资在内的众多投资方都表达了强烈的参与愿望,并出现“民资争着参股、银行抢着贷款”的热闹景象。在民资入股大桥高峰期,共有17家民营企业参股,民间资本一度占到了整个项目的55%。
风险1
从规划到建成的十年间投资成本增加一倍多;
风险2
投资合同缺乏非竞争性保护条款,周边跨海通道分流车流量明显。最终投入被“套牢”,项目收益无保障,民资纷纷撤资,教训深刻。所以说,投资的本质是对风险的控制。
如何规避风险
中铁大桥局总经理胡汉舟在谈到PPP项目投资时指出:
PPP项目投资额度大、回款周期长、合约关系复杂,不同项目的运营复杂程度不一,对资源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样,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要优选有诚信、有经济实力、后劲足的地区,甄选大江、大河、大海桥梁,以及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等项目,以投资带动大项目、好项目、战略项目的总承包,支撑企业经营规模。要严格履行决策流程,不能突破中国中铁批复的投标底线。要在总结和运用投资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业链联合体、产业基金表外融资模式,提高投资杠杆比,进一步降低项目融资成本,规避PPP项目的各类风险。
国家发改委首批入库PPP专家、中铁大桥局副总经济师兼投资部长杨荣南:
在PPP项目的操作中,必须严格履行跟踪程序和决策程序,这样才能选好PPP项目、决策好PPP项目,为实施好PPP项目奠定基础。他对PPP项目跟踪的4大路径、7个要素、4大步骤进行了说明,并系统介绍了项目正式实施前涉及的编制可研、集团决策、股份审批、资格预审、招标投标、商定合同、组建公司、项目开工八大决策流程,提出在决策阶段的每个程序和环节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在编制可研阶段,投资部要进行可投性、可融性、可控性的“三性论证”,报告必须涵盖投融资方案、财务评价、风险提示等10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相关支撑附件,有关单位发挥专业优势积极配合。只有提前策划,不断创新,优选项目、优选模式、防范风险,才能做优投资。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