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和资产证券化的跨界“联姻”


来自:IIC智能资产     发表于:2017-04-07 19:56:02     浏览:333次

我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正在快速推进中。去年年底,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今年3月10日,四个PPP资产证券化项目获准发行。


从指导文件出台到产品正式落地,PPP和资产证券化“喜结良缘”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说是进展迅速。

 

PPP和资产证券化“联姻”为哪般


2016年以来,我国有1400个项目通过PPP进行投资,总体规模达2.4万亿元,预计2017年PPP项目落地规模或达3.8万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PP市场。


为了缩短社会资本的退出周期,降低社会资本的资金风险,增加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PPP和资产证券化的结合成为一种创新尝试。


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但又能够产生可预见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从而使资金需求方利用其资产未来现金流为信用基础,通过发行证券获得直接融资。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从2004年起步,到2015年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成为亚洲第一。据华菁证券数据,截至2017年2月9日,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累计发行9008亿元。


除了盘活PPP项目存量资产,上海市政府千人计划专家、资产证券化专家郭杰群认为,资产证券化还可以用来帮助PPP项目在设立之初寻找社会资本方。


专家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PPP项目确定合理的回报率。韩志峰介绍,现在有的地方人为压低PPP项目的回报率,甚至压到2%以下,而中国人民银行最新规定的5年期以上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4.9%,回报率过低打压了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开展资产证券化后,资产支持证券利率太低则难以发行,客观上会为PPP项目的合理回报率划定一个底线。

 


尽管PPP和资产证券化的“联姻”很美好,但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郭杰群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府公信力必须得到加强。他认为,社会资本不愿意介入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公信力问题。资产证券化只是一种金融工具,PPP和资产证券化结合后,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依然是PPP和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新官要理旧账”只能靠制度保证。


此外,资产证券化的PPP项目必须是真实的,应符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民间资本对项目公司的出资应为真股权,不能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


具体操作层面,华菁证券债务融资负责人郝恒建议,PPP项目的周期长,经营期大部分在10-30年。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言,期限对综合融资成本影响较大,期限尽量缩短有利于降低ABS融资利率。若需单个资产证券化产品期限覆盖单个PPP项目的全周期,需要进行一些结构上的设计,即每三年或五年设置开放期,开放期内投资人有权选择回售相关产品。


此外,郝恒还提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以后,若资金提供方发行资产证券化证券的利率高于发放给PPP项目公司的贷款利率,则会出现利率倒挂情况。因此资金提供方需合理设计交易结构,增加产品的外部增信,并及时与管理人沟通项目情况,在放款前判断项目可操作性及未来收益,避免因倒挂产生亏损。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是什么玩意儿?小编带你涨知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