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PPP咨询合同超低价?


来自:中国PPP中心     发表于:2017-04-18 12:26:24     浏览:338次

2017年本波中国PPP风潮进入业界人士普遍理解的“融合规范年”,关于PPP项目投资规模、落地率等各类市场数据指标,笔者相信在许多文刊与资讯中都能看到,在此不再冗余介绍。


就在前些日,PPP业界新闻传出这样一条资讯:“广西柳州政府轨道交通投融资咨询服务项目公开招标,业务市场价30万起的项目中标金额仅2.28万。中标结果公布之后,业界一片哗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目前以PPP为主,投融资模式研究不可能不涉及PPP咨询,这个价格再次刷新PPP咨询的底价。” 


无独有偶,就在今天,笔者的同事老王(真的姓王,不是隔壁老王,更不是笔者杜撰的)在微信里问了笔者一个问题:一个总投资40多亿的高铁广场和城市综合体项目(猜测是一个TOD项目)PPP咨询费用是75万元,够拼的,是不是太少了呢?

笔者看到后很想清晰的解释一番,但中国咨询界就是这样操蛋,PPP咨询合同报价这么低是中国咨询大环境的必然结果(至少目前而言),若要解释清楚,就要逼供出许多不合理和不科学了,笔者不是愤青,何况在咨询界混了那么久,保不准自己也是操蛋份子中的一员,即便明着里笔者从不支持低价咨询。


中国咨询界总能幽默的将一件好事儿搞成臭石头,券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各类技术论证咨询(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设计咨询以及其他搞不清名称的诸多咨询,在新生之时都是物质和价值的双重肯定与收获,那时候的咨询人员,就是老师和专家,一直到后来,被全面搞臭咯。在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有许多咨询业务老师在后期都不好意思应承别人喊他“专家”和“老师”,因为这个“砖家”和“劳斯”已经太过廉价了。

 

二、在惊叹“搞毛啊”之余摸索事实真相


搞毛啊?搞什么鬼?


咨询界的朋友都晓得,正常情况(这里指政府采购人和投标人脑子都没有灌水的前提下)专业PPP咨询服务的前期投资模式研究30-50万是合理的,全过程咨询目前市场主流报价在50-120万之间。轨道交通投融资研究又是诸多投资类别中相对复杂的业务种类,咨询公司跨省服务以2.28万中标,就行业经验判断绝对是亏钱的


“还有人说,随着PPP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开始涌入PPP咨询行业,鱼龙混杂,低价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去年低价中标还只是10万、8万的,现在一度低至5万、2万。”这是有事实支撑的,比如好多招标咨询公司、设计院、财会机构、律所机构等在朝PPP咨询靠近,笔者想说这也算正常的,因为咨询在许多时候方法论是一致的,专业上的人才还可以在市场中淘一淘,做过咨询的机构如果有过硬的专业人士,公司战略和业务方向转一转以符合市场广泛的PPP技术咨询需求,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前提是你的机构在人力资源上原本就有牛逼的一些PPP专业人士储备,否则你的转身就有点牵强了吧!

笔者一直理解咨询服务是一件牛逼的事儿,特别是PPP咨询服务,属于含金量较高的一类专业技术咨询,做咨询师的从业人员可能覆盖好几个专业方向,比如法律、技术、工程造价、金融、财务、项目管理及公共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项目业绩,然而这样牛逼的一些人,竟然甘愿自取其辱,用超级低廉的价格把自己卖给了客户,这是不是逐渐在重走“中国咨询界幽默之路”呢?

笔者不禁想问一个废话的问题“知识是有价值的吗?”

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有一些前提,其中有一个前提就是:在中国咨询界,你很难找到知识和价值的正向关系。


大致原因有哪些呢?笔者在这里简单罗列一下,不过多延伸分析,有机会再专门闲聊一次。


(一)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保护体系,滋生了各种盗版与恶意复制;


(二)中国咨询界新生从业人员缺乏对行业的尊重与敬畏之心,短期利益的驱使让他们敢于铤而走险


(三)PPP咨询市场随着政府力推PPP项目落地的需求过大,远远超过了PPP专业人士的市场人才储备量,政府的红头文件大多数都不充分系统的论证,比如在大力推进PPP模式的时候,是否想到了如何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四)PPP咨询市场行为与广泛的其他市场行为一样融合了中国文化和稀泥的内涵精髓,在中国很少考虑清楚再去做,而是“边干边做,好和坏只是角度问题”;

(五)有句话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PPP项目也是如此,无论是单体项目,还是综合的复杂项目,即便是同类型的项目,实际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化因项目地域分布、交通环境、居民购买力、经济指数、历史文化、水文地理、政府愿望、公众期待等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实际上PPP项目投资的咨询任务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性,因此反应PPP咨询任务的各类文件和推进过程也具有高度差异化的表现,然而国家对PPP项目的指南、指引、建议等文件也只不过是对共性的处理方式和建议,因此真正具有价值的PPP咨询成果不可能完全相同,至少不具有高度复制性,其创新性与特性作用应更加明显,但目前PPP咨询成果的复制性和多胞胎情况屡见不鲜,一来因为政府官员的保守与规避决策风险的心理过强,二来因为差异化和高度定制化咨询的时间周期、专家投入都比较多,这些因素造成了政府和PPP咨询机构都在抢时间、轻分析、重落地,也就客观上造成了PPP项目咨询的高度复制性,从而将复制的知识变的更为廉价。

 

三、到底怎么搞?


笔者和许多PPP行业资深专家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PPP咨询合同过于低价的主要原因是:投标咨询公司的合同报价不合理不科学不正确造成的,同时政府的积极“响应最低价”变得没有底线。

笔者在从业中听到过一些政府和PPP咨询公司的自我辩解,下面一一反驳一下:

1、政府人员说,政府的相关采购鼓励市场行为低价服务,达到物美价廉!

笔者想说,低价服务的前提是服务质量不打折扣,否则服务偏差有什么意义呢?相比国际咨询机构的低价,国内的PPP咨询低价响应有本质的区别,关键词在于“积极响应合理最低价”,并不是“积极响应白菜价”;

2、PPP咨询公司人员说,我们也希望咨询合同报价更高一些,但同行的恶性低价竞争让我们经常丢失竞争优势。

笔者想说,合理和科学的合同价格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对咨询的质量有所衡量,国家对各类PPP项目咨询报告的质量评估、咨询服务效果评估及咨询最短时间约定是缺失的,造成了政府机构无法判断哪个咨询机构能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

3、PPP业界人士说,PPP咨询的好和坏取决于专业化的咨询人员的投入。

笔者想说,只有专业强、咨询业绩丰富、针对性解决方案充分的咨询人员在满足一定服务时间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针对性的PPP咨询建议,PPP项目成果报告才能更科学合理。


笔者看到有些业内人士提出中国的PPP咨询合同报价应参考世行、亚行招聘咨询机构的QBS或QCBS等采购办法,笔者眼前一亮,这与笔者的看法完全一致,但在操作上,笔者认为应在充分的政策引导和监督下开展,因此需从上至下制定一些国内PPP项目咨询报价与响应的指南,以帮助政府与PPP咨询机构的共同完善。

简单来讲,第一步,政府机构在招聘咨询机构采购文件中明确咨询任务,笔者一般习惯叫做项目的咨询TOR合同任务文件,在TOR文件中明确各个专业咨询人员的需求、咨询成果(含成果内容、形式、成果评估过程、成果用途等)、咨询时间表(一般按照每个专业咨询师来表述,人月、人周都可以,高级一些咨询专家的可以设置为人日)等;

第二步,PPP咨询机构遵循投标响应程序编制响应文件,文件中明确本咨询机构对目标项目的人员计划、咨询成果方案、咨询时间表,同时依据每个咨询师的价格计算出咨询师报价,一般表述为:时间表*人员*差旅*利润指数等。其中时间表可以分为现场服务时间和后台服务时间,单价也可有所差别;咨询机构可以适当考虑机构的管理费用及利润率;

第三步,政府采购机构对递交的PPP咨询合同响应文件进行评估,按照事先的评标标准,选择最佳的咨询服务机构。评标标准可以设置合理最低价、专家业绩、现场时间、成果保障等多种指标,按照事先明确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终获得;

第四步,政府采购人与PPP咨询机构签署PPP咨询合同,但咨询合同中应明确结算形式。比如,原定的咨询合同报价按照咨询人员人月费用+利润+机构管理费的形式获得最终报价为150万元,但最终结算支付节点时可以按照实际人员人月考勤、成果等上述的多种指标来最终结算,150万元作为最终兜底合同价,能力强、咨询服务好、成果优秀的PPP咨询机构可能最终咨询任务结束能够结算130万元,而滥竽充数的PPP咨询机构只能获得50万元或者根本无法完成咨询任务,这种QCBS的采购方法对咨询机构的服务有更好的约束,至少不会出现离谱的超低价PPP合同报价;

第五步,PPP咨询任务结束,PPP咨询机构可以对结算进行反诉,提出合理的理由,经过政府机构的同意,可以获得较高的合同结算额,同时政府部门将咨询机构的服务表现反馈到市场中,为其他政府机构的选择提供参考。

写到这里,笔者喝了口水,这篇口水闲聊文,笔者从不期待会被采纳,但笔者对PPP的热忱一如既往,希望在某些方向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笔者也清楚的了解许多事情并非技术本质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庞杂的经济社会行为中,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再好的方法推行起来也许都有难度,但笔者相信,每一个有勇气的PPP人都应肩负一份责任,为中国PPP良性发展建言献策!

 

(本文观点仅仅代表笔者自己的看法,与任何机构不具有利益冲突,如有损害某些团体的利益,请私下交流,笔者尽力消除影响。)


把握机遇,专注实战!权威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网络PPP基础知识大汇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