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将推出第四批PPP示范项目


来自:湖南天平     发表于:2017-04-19 19:16:20     浏览:318次

        在前三批PPP示范项目落地率稳步提升的背景下,财政部即将推出第四批PPP示范项目。此外,在经过系统梳理和评估之后,一系列的政策完善工作也将启动。

 打造行业精品与改革示范区

  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董德刚以“PPP模式与财政改革”为主题,对财政部推广PPP的背景和主要做法、政策框架和财政管理要求、当前PPP工作成效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形势和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 

  董德刚表示,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强市场环境建设,推出第四批示范项目,打造行业精品与改革示范区,并将严格执行PPP项目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全过程信息公开,引导市场规范发展。 

  财政部已推出了三批共745个、计划总投资规模1.95万亿元的PPP示范项目,涉及几乎所有公共服务领域。从财政部PPP中心发布的数据来看,前三批PPP示范项目的落地率持续提高,落地周期不断缩短。 

截至去年年末,第一、二、三批示范项目落地率分别为100%、62.4%、42.9%。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项目共计11260个、总投资规模13.5万亿元,其中已有1351个项目落地,项目投资额2.2万亿元,与2016年年初293个项目落地、项目投资额4146亿元相比,落地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增长4倍多。项目平均落地周期从13.5个月,缩短至12.8个月,落地周期缩短近1个月。仅2016年当年就新增落地项目1058个,新增项目投资额1.8万亿元,当年完成投资超过6000亿元。 


  财政部PPP中心此前披露了有关PPP项目开展物有所值评价的相关数据。根据对335个示范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数据的统计,平均每个项目节约3.8亿元政府投资,PPP模式与传统投融资模式相比,在节省政府投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方面的优势明显。 

  董德刚表示,财政部一直致力于将示范项目打造成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样板”和“标杆”。为此,还建立了对示范项目的跟踪指导、对口联系、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对示范项目实行嵌入式、全流程管理,确保示范项目规范实施。 

 政策进入完善期 

  在快速发展了3年之后,2017年被业界公认为是PPP的“规范年”,也是PPP相关政策的“完善年”。 

  据了解,财政部金融司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正在通过对各地具体项目的调研,对3年来财政部发布的PPP相关政策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便为下一步政策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 

  董德刚表示,委托第三方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目的是更有效促进PPP项目的规范运作。评估完善3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旨在完善中长期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合同履约监管和公众监督,切实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此外,财政部还将探索制定明确细化的分行业项目验收绩效指标体系。 

  此外,财政部还将加快出台PPP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完善与PPP项目实施相适应的价费机制、土地划转、资产管理等配套政策。着力提高民营资本参与度。完善以奖代补等相关扶持政策,将民间资本参与度作为工作考核和奖励评价依据。据介绍,中国PPP基金也将进一步明确政策定位,优化投资方式,发挥引导作用,优先支持民营资本参与的PPP项目。 

  针对一些具体行业领域的PPP发展,财政部提出将联合行业部门加快出台污水、垃圾处理领域PPP模式“强制应用”的指导意见,探索在合适领域开展PPP模式“强制识别”。 

地方PPP培训渐趋深入 

  实践越深入,遇到的问题也越有挑战。记者注意到,在务实推进和问题导向的氛围之下,地方的PPP培训工作也渐趋深入。 

每一年度地区全部PPP项目需要从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不超过10%。

  规定之中“10%”的口径如何确定的问题,财政部金融司金融五处副处长易赟给出了具体的解释:10%比例限制的口径是,每一年度地区全部PPP项目需要从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不超过10%。这一比例仅限于需要从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的支出,并不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政府以土地、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投入的部分。这些政府支出责任需要识别和全面把握,但不受10%比例限制。 

  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是考虑英国等其他国家限制比例均为6%-7%,而我国正在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这一比例可适当放宽。但如果比例过高会影响其他“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的基本支出需要,也可能引发财政风险和影响政府履约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实务|特色小镇六大融资模式及规划方案解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