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PPP项目“解惑-答疑-设计-操作”全流程管理技巧


来自:特色小镇怎么申报     发表于:2017-04-20 11:07:03     浏览:395次

从根本上来说,特色小镇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态。例如,嘉兴五个特色小镇在2015年九个月内累计投资45.06亿元,其中最高投资额是海宁皮革时尚小镇13.56亿元;而投资额度最低的是南湖基金小镇3.52亿元。进度最快是桐张毛衫时常小镇已完成92.7%;进度最慢的是海盐小镇,刚完成20.7%。

特色小镇需要以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前提,但是对一些财政比较薄弱的地区而言,大量的资金投入显然不现实。而且,特色小镇所需的土地拨备也很难一次性到位,对于项目的推进效率也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投融资模式及后续的运营管理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特色小镇的建设。而融资约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障碍。

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因此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目前PPP模式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得到广泛运用,但是投资领域绝大多数集中在综合管廊、地下管网、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而PPP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运用尚未得到合理的运用。本文基于PPP融资模式的相关原理,深入研究该融资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以重点解决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问题。









问:何为主动发起的PPP项目?

答:由社会资本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政府财政部门推荐的PPP项目。按照财金〔2014〕113号文第六条规定,PPP项目可由政府发起,也可以由社会资本发起。

问:为什么社会资本主动发起的PPP项目才是靠谱的PPP项目呢?

答:政府发起的PPP项目往往对社会资本来说不靠谱,理由:

一、政府习惯。

政府过去一惯比较强势,不会主动按照平等协商精神考虑PPP项目特点和需求。在PPP项目中,项目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应该如何做,时间如何安排等,都对项目成功影响至关重要。政府发起时,一旦领导拍板了,要改动很难。

二、漠视需求。

比如,许多PPP项目规定资产为项目公司所有并套BT支付方式,八年运营期内,前三年政府可用性付费比例均为30%;后五年则均为2%。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假设该项目运营期内本来每年收入为10000万元(采取等额本息支付服务费即可),成本是9000万元;本来税前利润合计8000万元;所得税合计2000万元。

这样处理的所得税合计将是11250万元 (前三年每年收入24000万元,成本为9000万元,每年盈利15000万元,所得税3750万元;后五年每年收入1600万元,成本还是9000万元,每年亏损6400万元,不交所得税),多缴所得税9250万元,本来赚8000万的项目亏损1250万。

三、咨询不力。

尽管政府会请PPP咨询机构,但他们很少专门为社会资本提供全面服务的,对于财税精算、投融资构架不深入,往往不符合社会资本的需求。比如,他们要求社会资本自己出90%资本金,但几乎所有央企内部规定即使出资也不得过资本金20%。更何况,部分机构会干活的通常是领导,在干活的要么是新招大学生、要么是毫无经验的地方挂靠人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重磅!国务院明确PPP分工:财政、发改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行PPP模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