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讲堂:PPP项目如何发起?怎样筛选?


来自:中国工程网     发表于:2017-05-16 12:10:38     浏览:359次

当前,推广运用PPP模式是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广运用PPP模式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提高公共产品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PPP项目的适用范围

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适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一般来讲,PPP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项目。优先选择一些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发展比较成熟、收益比较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合作期限较长的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

PPP项目的发起主体


 PPP项目由政府或社会资本发起,以政府发起为主,项目遴选和发起的主要责任在各级政府。

政府发起主要是通过财政部门向交通、住建、环保、能源、教育、医疗、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社会资本发起的项目,应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推荐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潜在PPP项目进行评估筛选,确定备选项目,并报政府研究,制订项目年度和中期开发计划。


PPP项目筛选的原则


PPP项目的筛选环节,对于PPP操作流程的启动和可行性论证至关重要,这对项目前期的筛选工作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PPP项目筛选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四个度”:

一是项目的成熟度。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PPP项目的筛选需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土地供给政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通过这些条件对项目进行成熟度分析,手续越完善,项目成熟度越高。

二是社会的需求度。项目需求归根结底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在筛选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政府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和项目的迫切性,优先推出补短板、惠民生、解决历史欠账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

三是政府的承受度。PPP项目涉及众多的公共部门和领域,无论是经营性的、准经营性的还是非经营性的,都需要我们在PPP项目筛选环节就政府公共财政可行性支出作出初步判断和评估,区分项目轻重缓急,编制项目年度和中期开发计划,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实现PPP可持续发展。

四是行业的平衡度。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是多领域和多方位的,因此我们在筛选项目时,要根据PPP模式适用的行业和领域范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平衡不同行业和领域,通过PPP模式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多样性。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战研讨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