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又称为公私合营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起源于英国的“公共私营合作”的融资机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为了合作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表示,农村金融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很多撬动的机制和办法,大体包括七类。
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也就是PPP。二是实行以奖代补。三是贴息,对贷款进行贴息。四是建立担保机制。五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主要是考虑贷款银行出现风险时怎么给他们一定的补偿。六是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的投资基金。七是加大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加大对地方农业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的支持。
农业适合做PPP的原因
农业投资的特点适合PPP项目
农业适合PPP模式取决于其自身的投资特点与回报率。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产业投资改造的特点适合PPP项目。规模化农业初期投资大,但使用期长,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政府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也有弱化的趋势。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生产能力很难有大的提高。尤其是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因此会造成初期投资大的特征,可农业基础设施却具有使用周期长的特点,一旦建成,便可长期使用,且规划得宜,便不存在浪费现象。
第二,农业市场容量巨大,农产品消费具有不可替代性,且潜在需求巨大,如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特点可以为投资提供稳定的收益保障,与PPP要求长期收益稳定的特点不谋而合。
第三,投资收益率。农业企业收益率很难与新兴行业相比,如TMT、新材料等行业企业。后者可以小资金投入获取大收益,而农业企业的增长却是以规模整合或自然增长为特点的,投资于农业产业很难有暴利的机会。但目前农业行业的收益率超出社会平均收益率,且在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收益稳定有保障,稳定增长可期,这恰恰是社会资本所需要的。
第四,目前对农业投资的现状适合PPP项目。目前对农业投资呈现出前后两端比重大的情况,即前端投资种子种苗、后端投农产品深加工及品牌化的企业多,而投资于土地规模整合、规模化生产、基础设施改造的资本不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之前土地使用权不明晰,社会资本不敢大规模进入。目前这一障碍已经逐渐得到清理,政府方面也希望社会资本进入、也有诚意与社会资本合作,打通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另外土地收益的属性也适合社会资本进入,土地永远是稀缺的,而土地进行整合、可以规模化生产后的收益是稳定的,适合社会资本的进入。
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政府不但推进了土地确权工作,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如2016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要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总结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农业会是PPP模式应用的新领域。
PPP在农业中的模式
(一)初级模式
参与方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形如BT、BOT、BOOT、BOO等形式,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或从事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或进行耕田土壤修复以公私合营等形式达到双赢目的。
案例:仁怀市PPP模式
2014年仁怀市政府分别与台湾今日景艺生物科技公司和香港东升科技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企业投资与政府配套、农民适当自筹的投资模式,目的是实现整体规划、整体流转、整体运营、利益分享。其项目概算总投资为6.25亿元,其中,企业投资3.45亿元,占总投资的55.2%;政府组织投资2.4亿元,占38.4%;农民自筹0.4亿元,占6.4%,利用PPP运作模式,使政企民三方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这两个项目建成后,除了种植的农产品外,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的风景点会产生门票收入,公司与市政府对收益进行分成,市政府的分成将全部划拔给项目所在地的镇、村,主要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服务功能,同时,政府将根据企业投资计划和项目建设进度,按照约定的比例配套投入建设。这种方式减轻了政府财政和融资的压力,降低了企业参与公共领域项目的门槛,也减少了农民改善环境的投入负担。
(二)中级模式
在农田土地确权、土地长期自由流转的基础上,农户以土地入股,社会资本进行一揽子的土地修复、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进行补贴,实现规模化经营。参与者及流程如下。
(三)高级模式
高级模式类似联合体模式,参与者众多,农户以土地入股或提供劳动力,社会资本以资本入股,政府提供补贴,另外的参与者还有农产品经销商、银行、基金证券等。农产品经销商预先提供定单、银行提供贷款,并将未来土地的收益进行资产证券化,实现社会资本的退出,即社会资本、农产品经销商、基金证券联合参与。模式成功的核心在于土地确权与土地集中经营。
未来农业PPP的重点推广领域
1、支持。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现代渔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2、引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大型沼气、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项目。
3、鼓励。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物联网与信息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其他投资、经营主体。
农业ppp7大市场机会成风口
随着政府政策放开,商业资本的进入,土壤修复、农业节水、育种基地、现代渔港建设、动物福利等项目市场前景巨大。
1、土壤修复
目前,我国待修复的污染场地数量非常之多,保守估计超过50万块。2013年全国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由200多家增至500多家,产值达140亿元。我国有待修复的土壤污染面积为3.83亿亩,土壤修复市场超6万亿元,仅耕地修复市场潜在容量就达到3.8万亿,空间巨大。
2、农业节水及防污
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
近期在贵州、湖南、湖北、安徽等沿江省份农村采了解到长江流域各省在为农业生产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光、热、水、土条件得天独厚。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有耕地约25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流域内农业生产值、粮食产量占全国4成,水稻、棉花、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作物和家禽家畜生产在全国地位非常突出。
自2015年中央“水十条”出台以来,各省市也相继出台《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本地区“十三五”主要指标,全国携手一起打造美好水环境。
3、育种基地种业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
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种子工程:是包括种子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建立原粮种繁殖种系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是发展种子加工和包衣技术,完事种子质量监督检查体系,规范种子经营和加强种子法制管理等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系工程。
未来种子工程将加大农作物种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试验、种子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基地,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种试验和应用推广条件。
4、现代渔港建设
渔港建设对渔民而言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渔港是渔民生产、生活最重要的后方基地和渔船重要的避风场所,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渔港建设对于提升沿海地区的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维护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渔区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2003-2015年,渔港项目累计投资5.77亿元,其中,中央下达补助资金29352万元,占50.86%;省级下达补助资金23273.8万元,占40.33%;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5084.2万元,占8.81%。
5、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
农产品质检机构是依法设立的公益性机构,主要承担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实施、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监督抽查检测、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生产控制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职能,依法独立行使检测职能,科学公正出具检测报告,积极为各级政府有效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执法监督发挥支撑作用,为当地农产品生产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
2016年6月份,农业部近日公布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意见。
6、农产品质量溯源平台建设
农产品防伪溯源意识不强的情况下,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假冒伪劣,成为了消费者心中一大痛点,同时也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问题。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力争“十三五”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以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措并举,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要实现农产品的可追溯,建立可追溯制度。
7、动植物福利
动物福利: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同时,中国首部农场植物福利尺度经由过程专家核定。此次出台的尺度《农场植物福利请求猪》是中国农场植物福利系列尺度中推出的首部尺度,由中国农业国际互助增进会植物福利国际互助委员会与周遭标记认证团体团结草拟完成,中国尺度化协会同意公布。
该从饲料和饮水、养殖情况、养殖治理、康健企图、运输、屠宰、支解加工、记载与可追溯等方面举行了迷信论述。尺度的出台对增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良性生长和植物源性食物的质量宁静具有主要意义。
当然PPP不是万能,此模式只是给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弊端,需要国家进一步立法及制度的完善,机会的公平等等。
县域电商综合参考元亨祥经济研究院、农业行业观察、中国网、新华社、央广网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