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PPP模式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中国青年网
PPP模式从应用到推广到遍地开花,是一个开动脑筋、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的过程。
从2015年初普及概念,到现在全省各地推广运用,PPP模式在河南发展得如火如荼。省财政厅PPP中心项目库数据显示,到5月底,项目库共有952个项目。2017年一季度,河南52个PPP财政部国家示范项目进入签约执行阶段,落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国务院办公厅对2016年推广PPP模式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我省洛阳市、汝州市、长垣县榜上有名。
PPP模式给河南带来了切实的变化。汝州第三水厂建成供水,让城市摆脱了定时供水;许昌污水坑变公园,让城市少了一处伤疤,让市民多了一处休闲地儿;开封体育馆项目开工,将让市民多一处体育场所……市政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保障性安居工程、片区开发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因PPP模式的运用,解决资金难题,建设更加出彩。从宏观上来看,运用PPP模式还可以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改造升级传统引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前行不只意味着征程的拓展,还意味着经验的丰富、理念的更新。希望PPP模式带给河南的不只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有思想观念的提升。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大,财力匮乏,造成我省城镇化水平低、质量不高,从而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因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目标,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没钱如何能办成事儿?如何实现既定目标?只讲困难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迎难而上,敢于创新、善于落实,才能于石壁中掘出新通道,打开新天地。PPP模式从应用到推广到遍地开花,我省就是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开动脑筋、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的过程。
在PPP模式中,政府更多的是放权,但放权并不是卸责,相反,权力下放,监管平衡的工作会更多,责任会更大。最突出问题是如何平衡政府部门、投资者、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政府部门既不能以PPP模式为借口,把建设的包袱扔给投资者,当甩手掌柜,也不能向投资者输送利益;既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是服务对象,应当优先保证他们的权益,不能将之单纯地看为可以带来利润的消费者,还要充分认识到投资者就是经营者,要有利润保障,不能将之当作“唐僧肉”,要体现他们的利益,培养他们投资的积极性。对此,各地政府还是有充分认识的,“现在考验的是政府执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汝州市财政局局长的这句话,展现着我省干部认识的提升、责任意识的增强以及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
挥舞长缨贯日月,缚就苍龙傲长空。在推行PPP模式中不断提升能力、转变观念,发展的道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广阔。
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
PPP_R_I
深圳市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由中财嘉丞集团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打造。致力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中国的发展,旨在利用我院智库促进PPP能力建设和知识共享,构建中国PPP知识库和交流学习平台。微信里所有文章都是精心创作及筛选,本着对读者负责,知识共享的原则,让更多的读者学习PPP,了解PPP,掌握PPP知识,使PPP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详情请致电:139—2459—0608。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