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另一类污染物,如何进行有效处理对每一座城市来说都是倍感压力的问题。目前,我市日产污泥250吨,随着经济加速发展,这一数字将不断增加,传统的处理方法已远远达不到“品质即墨”的相关要求。
细心的网民发现,在青岛发改委网站政府采购项目上,“即墨市污泥处理中心ppp项目”赫然在列。目前,这座日处理300吨的大型污泥处理厂项目已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即将开始施工,计划于年底前投入使用。
1.4亿社会资本投建污泥厂
“建立污泥处理中心,预算所需资金1.4亿元,市财政承担压力较大,要想尽快动工,最有效的方式是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市现在在中心城区、北部、西部分别建有污水处理厂,三者日产污泥250吨,其中的150吨采用生物堆肥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受场地和后续产品出路的限制,处置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剩余污泥主要用作苗圃绿化肥料,达不到无害化处置的要求,且能够收纳污泥的苗圃有限,易造成污染。
因此,市政府决定与社会资本合作,以BOT方式筹建污泥处置中心PPP项目。按照合同约定,深圳市中世环境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合作的乙方,4000多万的项目资本金需独自承担,其余融资部分也由乙方完成,作为项目的甲方,即墨市政府无偿提供项目用地。乙方由此获得该项目30年的特许经营权。合作期满后,乙方将项目全部资产及权益无偿移交即墨市政府,移交的资产、设施、设备应保证其功能正常使用并达到双方约定的全部交付标准。企业获得特许经营权取得长效受益,政府既没有资金压力又加快了项目建设,合作双方实现了共赢。
日前,投资26亿元的蓝古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资27亿元的汽车产业新城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配套项目、投资22.8亿元的商都片区一期(站前枢纽区)北安置区工程、投资11亿元的创智新区东部医疗中心二期项目,投资16.8亿元的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工程等纷纷开工建设。
ppp模式服务重点功能区发展
立足于 “产城一体、组团发展”的总体布局,我市围绕蓝谷核心区、汽车产业新城、国际陆港、国际商贸城、创智新区等重点功能区的发展,在道路、绿化、供热、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PPP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的参与,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快了重点区位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提升了重点区位的承载能力。
以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工程于去年五月份开始动工,工期计划18个月,投资额接近17亿元。“整个工程的建设资金由乙方筹集,乙方施工,并在约定工期内竣工。即墨市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全程监管。”市两河治理指挥部负责人介绍,项目完成后的8.5年内,乙方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营、维护。
“八年半的时间是对我们建设质量的一次不间断的勘验,要确保这么长的时间内各项建设工程、各类设施完好无损,对任何一个建设方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方经理来洪彬说,PPP模式下,公司能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公司想把这个项目做好,借此融入到即墨更多的建设项目中。
我市ppp模式获国务院表彰
2015年6月,我市获批成为全国87家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市之一。两年来,我市共筛选26个项目,涉及总投资额540亿元,统一对外发布,对各项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积极申报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同时,争取“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PPP项目中央预算内扶持资金1500万元、PPP项目前期费用中央预算内投资200万元,用于有关项目的建设和前期规划,以此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各方参与积极性,有效弥补了财政资金的不足,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瓶颈,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我市因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经国家发改委推荐,被国务院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