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年报中,华夏幸福基业成绩亮眼,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速35.22%,连续6年保持30%以上增长。2016 年销售额共计1203.25 亿元,位列中国指数研究“中国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第八位。
华夏幸福年报显示,其产业新城PPP模式成为核心竞争力,围绕全国主要核心城市复制产业小镇模式,以县域为单位为其提供整体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服务以及城市综合配套服务。截至2016 年底,已签订产业新城PPP 协议30 余个,正在建设的产业新城项目10 余个,处于建设起步和规划阶段的园区19个,投资运营的园区新增签约入园企业436 家,新增签约投资额约1122.4 亿元。
而其房地产开发业务受益产业新城开发,发展迅猛。产业新城业务销售额共计901.24 亿元,城市地产签约销售额281.84 亿元,其他业务(物业、酒店)销售额20.17 亿元。随着限购政策落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购房政策相继收紧,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升温明显,对其产业新城配套房地产项目形成持续红利。
对于房地产企业传统的融资、拿地、建房、销售模式来说,随着融资难、拿地贵的多重压力,如果能够借力PPP模式,虽然不能拓宽其融资渠道,但其“低成本”模式和相应的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令传统房企侧目。
据了解,近三年来,产业地产如雨后春笋般兴旺起来,包括万科等国内前五十名的地产商也积极布局,其中典型企业包括五矿中冶、华夏幸福、中关村发展集团等。而华夏幸福的成功经有三点:
第一,低成本拿地,PPP模式无需购买土地,作为社会资本方与政府签订排他性协议,独家进行一级、二级开发,一级开发的基础设施政府以10%利润进行回购。商住地开发则在有招商项目落地前提下,将先期土地出让金的70%以招商佣金形式返还。
第二,与政府合作双赢,招商收益按比例分成。华夏幸福披露公告显示,华夏招商引资项目符合政府投资强度需求,则该项目落地投资额的45%(含先期商住地出让金的70%)以佣金形式返还。
第三,多园区快速复制,华夏幸福协助政府招商引资,通过招商佣金来低价获取房地产开发土地模式获利。参照北京周边的成功经验在经济发达地区周边次发达区域提前布局,华夏通过产业园招商企业进驻,盘活周边房地产,形成良性循环。
从融资情况看,2017年华夏幸福发行中国境内首单7.06亿元园区PPP资产证券化,开启园区PPP+abs先河,拓宽了PPP项目的融资渠道。而对于PPP的融资渠道拓宽能否解传统房地产之困,华夏幸福PPP运作标准,融资金额也没有完全覆盖其PPP项目,对其它房地产项目意义不大。但作为其它企业来说,PPP拿到的融资能否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操作层面是可能的。
PPP模式下的产业地产项目虽然可以带来一般6%-9%的收益,但本质并非以获取收益为导向,而更带有公益和责任色彩。意图通过PPP项目完善的前期设计和良好的运营实现以人为本的集生活、居住、产业一体的微观经济载体,高效、低成本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所以地产商在布局产业地产和PPP前,也需真正了解其本质,合规合乎本质运营,否则也只能是失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