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的规划转型——智慧模式呼唤规划信息化
智慧时代,对信息对共享性、标准化的要求,已提升到前所未有到高度。
在智慧城市体系中,信息的深度共享、融合以及自发性,已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城乡规划结合众多有效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模式规划设计的重要转型契机。作为城市地理空间到第一手资料产生环节,城市规划在智慧城市时代还肩负着为智慧城市提供准确、丰富、详实、标准化到空间信息职责。这就要求城市规划的信息变化率、采集传输性如交通运行、环境气象监测等“快速变化感知”领域,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同时,要求规划设计者用更多、更精确的信息辅助规划设计。
BIM助力规划信息化,擎领智慧城市进行时
BIM的信息化管理功能非常适合扩展到规划建筑信息在数字(智慧)城市应用到环节,即加入对城市的管理。在BIM理念下的项目工程完成的具备一致性的建筑及其设施信息,是作为数字城市各类应用的极佳基础数据,可广泛应用于规划审批及建筑施工完成后的城市管理、地下工程、应急指挥等多种领域多信息化、智慧化管理与应用。
在当前城市化极具加速多过程中,城市规划亟待融入对道路交通拥堵、业态环境承载、区域人口特征、市政设施配套、地下管网设备等深层次的分析,以及对规划、施工、运行、城市功能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基于BIM的建筑与空间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提供开放式的体系、强大的三维引擎能力、极其丰富的场景模型整合编辑功能、优秀的跨平台与网络融合能力、参数化道路设计、灵活的交互式灯光系统、移动的三维数字城市、部件级的时态特征,以及开放、共享的规划设计、审批、决策平台等,无疑成为规划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以BIM为依托的规划信息化,形成的是集数字化设计、开放式平台、可视化规划评审、城市辅助决策、多媒体展示等于一体的解决方案,以打造智慧城市时代的规划信息一体化的构架体系。
当智慧城市遇到PPP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传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巨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家庭等多元主体,涵盖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过程。传统的政府自建自营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更多的资金需要由企业和融资机构去筹措,将市场机制引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2014年9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要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发展的制度体系。那么,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应用好PPT模式?让我们来看看来自德国的经验。在德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根据提出某项目标主体的不同,德国城市会有不同的资金来源,如欧盟、联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如果是前三者提出目标要求城市完成,那么它们就会给这些城市一定比例的建设资金。比如,为实现节能减排,欧盟提出“力争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以上”的目标,并投资1.15亿欧元帮助500多个城市进行节能建设。德国联邦政府提出“电动汽车国家发展计划”,并选取了包括柏林在内的4个州开展试点。在这个为期4年(截止时间为2016年)的项目中,联邦政府投入8000万欧元,柏林州政府投入6000万欧元,参与企业投入6000万欧元。德国各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多集中在节能、环保等领域,但就具体项目来讲,不同的城市绝对不会雷同。
来源:CBC学院 原标题:BIM+PPP,智慧城市的银翼之拥
声明:本公众号凡注明为其他来源的稿件,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