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PPP,高地还是深坑?


来自:学文行旅     发表于:2017-06-19 15:48:07     浏览:344次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建设的先进模式,PPP模式一度成为众多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追逐的“利益风筝”。在特色小镇领域,面对发展已有成效的PPP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者既跃跃欲试,又瞻前顾后。


一个是新型投融资模式的代表,一个是新型城镇化的结晶,当特色小镇遇上PPP模式,是截鹤续凫,还是相得益彰?

  

“特色小镇+PPP”效果堪忧

PPP模式曾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就火爆一时,但这块蛋糕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分食。2016年1月,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营,经研究统计,截至2016年12月,通过审核入库的PPP项目共计11260个,总投资额达13.49万亿元。其中,智慧城市领域项目总投资额为0.13万亿元,占入库项目总投资额的0.96%,远低于其他领域的PPP项目占比。

  

而恰在此时,特色小镇大热,它的出现让PPP模式看到了新的希望,特色小镇似乎成为PPP模式转型的救命稻草。

  

记者对照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和各省级特色小镇名单,选出7家小镇进行随机采访,发现这些小镇都对PPP模式或多或少存在“距离感”,集中体现为:要么不需要这个模式,要么是小镇特色还不足以吸引社会资本。

  

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彭丽接受采访时表示,大瑶镇曾经申报过PPP垃圾焚烧项目,对环境影响较大,但由于环保审批不过关,所以项目并没有落地,自此以后就再没有用过PPP模式。

  

她告诉记者,大瑶镇目前的项目根本用不到PPP模式。“大瑶镇是中国花炮之乡,产城融合较好,花炮产业已经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所以在投融资方面不再像从前一样一筹莫展,即便采用PPP模式,也要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来做决定。”

  

江苏省泰州医药小镇同样没有采用PPP模式。该小镇运营办公室主任关健向记者介绍称,医药小镇从建设初期就一直是政府全额出资,“目前医药小镇的融资用不到PPP模式,目前打造的医药小镇是在早已建成的泰州医药城的基础上招商引资,没有多少投资量,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由政府全额负担”。

  

类似这样不需要PPP模式的小镇还有很多,例如浙江省诸暨环保小镇以两家传统环保企业为支撑,为当地政府吸引了不少人才,其所交的税款就足够应付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该环保小镇办公室主任唐斌告诉记者,因为目前小镇建设多集中于道路修建等基础设施上,PPP模式需要一定的赢利点才能吸引社会资本,尤其在规模较小的地区。“如果将来这里进行景区改造,可以考虑引入PPP模式进行建设。”

  

PPP模式对经济相对发达的小镇来说并没有吸引力,而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PPP模式的引入效果同样不容乐观。

  

一名研究文旅小镇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他调研的30多家文旅小镇中,没有一家在用PPP模式,其中,深圳甘坑客家小镇、西安茯茶小镇等地在开发旅游产业时对于引进PPP模式根本没有概念,PPP模式在文旅小镇的建设中并不多见。

  


PPP“通病”不少

除上述问题之外,PPP模式难以入驻小镇还与之前的“通病”有关,那就是PPP项目与政府之间存在争议。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吸纳很多投资主体在不同环节参与,PPP只是一种形式。PPP模式有它的一些局限性。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搞PPP;

第二,特色小镇相对来说面积较小,在社会资本介入之后,是否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收益,导致其存续时间存在不确定性,这就为PPP介入特色小镇带来了一些问号。”

  

目前国内PPP项目有三个显著问题:

第一,规模大、速度快,部分地方政府没有严格遵循财政部10%的上限要求办事,这意味着部分地方政府很可能在几年后存在违约风险;

第二,尽管地方政府是项目的真正主导方和参与方,但通常不会直接签署合同,而是指定其控制的平台公司与社会资本签约,这意味着,在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违约时,投资方需要解决向谁索赔、如何向地方政府索赔的问题;

第三,国内涉及特许经营的PPP项目与不涉及特许经营的PPP项目的争议解决方式不同。

  

中国科技市场协会PPP产业指导委员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单光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做特色小镇PPP模式的思维都不对,PPP项目早已不再拘泥于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领域,所以PPP模式如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还照搬建设智慧城市的那一套,建设规模和资本回流一旦达不到预期,项目就会失败,在这其中,特色小镇PPP赢利点较少就是其难进入的原因之一。

  

特色小镇运用PPP的新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非常需要社会资本参与,但也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应用PPP。

  

“像恒大、万达这样在大城市周边砸钱办小镇的‘典型’极为少数,大部分小镇要想建大、建好,还是缺乏资金的,PPP模式就很重要,只不过目前来看,将PPP模式引入特色小镇缺乏的是目标设定。”单光暄认为,PPP项目具体来说可以锁定4大类:第一,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第二,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公共服务项目;第三,公路等交通设施;第四,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土地整理、产业物业建设、产业招商运营等项目,相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来说,这不是最缺资金的领域,因此会面临相对更高的参与门槛。”

  

中国对外建设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卫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特色小镇PPP模式开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他认为:

第一,要有明确运作机制,投资者、政府以及相关主体的功能和作用应该明确,不能互相干预;

第二,要明确投资回报;

第三,要有一个完整的风险管控措施;

第四,要对投入成本进行把控,要引入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社会资本,这样有利于降低特色小镇的成本,提高效率;

第五,要提高政府履约兑现能力,答应给企业的东西,一样不能少。

  

中国特色乡镇发展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则指出:“为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政府应制定相关适合PPP融资项目发展的政策,并以政府的角度制定相关文件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要明确社会资本在特色小镇PPP融资项目中的合法地位和利益。”他表示,政府还应利用其自身优势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PPP项目和投融资结构的专业性人才。

  

这一点在小镇建设过程中很重要,例如记者之前调研的江苏省盐城市新丰镇“荷兰花海”特色小镇,就专门引进了种植花卉和经营花卉衍生品的高精尖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才往往自身就“携带”了不少融资项目和投资商。

  

金融不专业,项目就容易“烂尾”,所以还要有专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扩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力度,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手段是通过政府财政收入对社会资本的贷款利息进行补贴,减轻社会资本的利息负担,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张兵表示,政策部门还可以利用其行政手段和影响力,大力在各个金融机构宣传特色小镇PPP项目,或者在资本市场,直接发行一些特色小镇PPP项目的项目收益债,“因为特色小镇PPP项目目前不会产生收益,但是未来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就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融资”。



特色小镇缺少商业模式 金融机构为何不敢投

来源财新网 董兢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缺资金是当前特色小镇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受制于项目质量不佳、缺少商业模式,以及政策瓶颈,不少金融机构都对特色小镇感兴趣,但却敬而远之。


“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这么大风口来了,我们一单都做不了。”国投万和基金总裁曾辉说。作为国有资本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国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间接持股的基金公司,国投万和基金融资渠道多元,却仍然对特色小镇项目望而却步。


国家开发银行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左坤也表达了同样的疑虑。“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资本过剩的时代,现在往往是资金机构找不到好项目。项目如果足够好,根本不缺钱。但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讨论钱和特色小镇的关系呢?”


缺少商业模式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一时间,全国各地特色小镇遍地开花。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调研发现,不少省份都针对特色小镇给政策、给资金,但盲目模仿、定位偏差、政绩行为、规划失误的问题非常突出。


“我们不可能每个地方搞云小镇、科技小镇。现在有的地方出现了南瓜小镇、黄瓜小镇,黄瓜产一万吨,估计是卖不出去的,这种特色小镇我估计是没有希望的。”张鸿雁说。


所谓特色小镇,应该集“产、城、人、文”于一体,其中“产”是核心,以产业培育支持城镇建设。但当前许多特色小镇都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


“没有商业模式,没有收益保障,谁敢投资,谁敢贷款呢?”左坤问到。


即使是广受诟病的房地产模式,左坤也认为难以为继。“现在有一种观点叫不要把特色小镇搞成房地产,进一步讲,即便搞成房地产都很难搞,为什么?卖不出去。如果在一个偏远小镇盖高楼、卖房子,根本没人去。”


他认为,特色小镇一定要包含房地产,因为它必须靠居住功能、可收费物业,形成商业模式闭环,否则这个商业模式不成立。而建设特色小镇的涵义超越了房地产,范围更广,内涵更多。但当前部分都市的房地产尚面临去库存压力,偏远小镇的商品房更加无人问津。


“特色小镇发展当中面临一系列困难,钱毫无疑问是非常非常核心的困难之一,”左坤说,但“商业模式有了,钱就有了。”


缺少安全保障

除了盈利,安全性是金融机构对项目的另一个考量纬度。


“在这个时点上,特色小镇不是什么优质资产,没有太多机构敢投。”左坤毫不讳言他对特色小镇项目安全性的担忧。他认为,过去十几年间,中国的城镇化基本由政府主导。由于有政府信用做背书,银行敢于给平台公司提供资金,用于新区开发。但时至今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越来越重,特色小镇的运营不得不引入社会资本,不少项目的运营主体即为企业。因此,项目的信用主体也从政府转换到企业。“对金融机构而言,这个风险增大了很多,导致很多金融机构不敢提供资本支持。”左坤说。


据其介绍,特色小镇项目成本高昂,其中不仅包括原住民安置、农民安置,还有基础设施建设、系列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从实践来看,打造特色小镇的花费,少则十几亿元,多则上百亿元。


“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中国有几个企业能扛得住呢?如果不靠地方政府的信用,仅靠抵押担保,怎么可能?”左坤说。


尴尬的是,不少特色小镇的抵押物也“不好用”。据曾辉介绍,特色小镇项目,大多采用村集体土地,其可处置性与流动性受到较多限制。“按照传统的抵押物文化来说,目前小镇项目我们都做不了。”曾辉说。


政策掣肘

特色小镇名为小镇,但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因而“长钱”、“大钱”更能匹配特色小镇的资金需求。但根据目前监管制度,特色小镇受到诸多制约。


“如果按照现在做房地产两三年的融资,做特色小镇是找死。特色小镇建设若没有五年、八年培育,根本不可能起来。”左坤说。


据曾辉介绍,针对资金监管,特色小镇与房地产项目常常被等同对待,受房地产调控影响,“长钱”如保险资金,被禁止进入房地产领域,特色小镇也常因此受到牵连。


根据保监会2010年发布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不得投资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一级土地开发)等。


“我们需要长钱,但资金募集时,因为特色小镇项目被归为地产类,险资等进不来。”曾辉说。


此外,特色小镇项目的资金成本也会因房地产受到拖累。据曾辉介绍,一些小型开发商在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通常只能以主营业务——房地产开发融资。而房地产开发业务由于受调控影响,资金成本非常高,开发商如果以前述融到的资金反哺小镇建设,会面临非常大的成本压力。



特色小镇的规划必须主打产业,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特色小镇要因产业而特,因产业而兴,更要防止房地产化,防止千镇一面,只见新镇不见新人。继去年10月公布了首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后,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即将公布,住建部近日要求各省6月底前上报300个特色小镇推荐名单。第十届中国特色小镇模式创新与项目实操高端总裁峰会将通过三天两夜的时间由20余位行业大咖和项目操盘结合最成功的标杆项目输出小镇落地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建筑业企业应对PPP的战略转型与管理升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