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规范进行时,政府无限兜底责任趋势递减


来自:合星卓越     发表于:2017-06-26 18:18:28     浏览:281次

  5、6月份,财政部连续下发50号、87号文,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是其中规范的一大重点,这对PPP项目参与各方影响颇大。

  经过三年推广,PPP项目市场不断壮大。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PPP已签约落地项目超1700个,投资额约2.9万亿元。


  财政部数据显示,PPP改革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落地PPP项目数量和规模较2015年增长4倍多,覆盖地区及行业进一步扩大,民企参与度稳步提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17年第一季度仍然保持项目落地加快的良好态势,净增落地项目增长28%。

  PPP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投资和GDP增长,不加区分地扩大、泛化PPP模式的使用范围,将PPP模式简单理解为融资手段等。

  6月20日的研讨会上,有地方财政人士直言,地方政府求发展心切,希望能更快地“上项目”,而规范的PPP流程比较长,难以满足地方实际融资需求。

  上述财科院相关专家表示,当初推PPP的时候,是想借助市场力量来约束地方上项目的冲动,地方政府列出条件,按照市场机制,如果推出的项目得不到市场信任,后续融资安排也就难以落实。

  中央部门也反复强调,PPP是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求的一次重大体制机制变革。


  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为何会出现偏差?

给予固定回报等安排,使得PPP项目变成地方隐性债务,这引发外界担忧。

  前述财科院相关专家表示,PPP合同约定政府在未来10-20年,以约定的价格或价格计算公式,向社会资本支付,明确了政府支付责任,这是政府负担、或有债务,不等于政府债务。 政府在承诺未来支付责任的同时,社会资本也作出了承诺,社会资本的承诺是按照合同要求供应相应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到时候政府和社会资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比如政府的养老责任,政府要承担退休人员的医疗养老支出,这是以中央文件或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属于政府负担、政府中长期支付责任,但统计政府债务时并不会把政府未来的医疗养老支出纳入进去。

  不过,PPP的合同约定是有影响的。财科院专家表示,每个PPP项目对财政中长期负担的影响是深远的。签署的PPP合同,约定社会资本每年提供多少公共产品,政府要为这些产品付费,是政府的负担,所以通过系列制度安排,包括物有所值评价、财政可承受能力评级、公开政府采购、项目披露以及划定财政支出10%的红线等,来让负担可控、可持续。

  不属于政府债务的PPP,为何引发了外界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

  该专家表示,公共产品交付环节,被大家忽略掉了。签署合同时,社会资本方等会锁定政府支付责任,降低社会资本方等本该承担的责任,这使得PPP绩效考核指标形同虚设。 正常而言,政府支付的前提,是公众享受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现实中却演变成,政府支付数量取决于社会资本投了多少钱,完成了多少工程造价的资产——变成强化政府支付责任的债务现象。

  该专家也指出,很多银行现在正在转变过去的风控思路。过去金融机构有政府兜底、回购承诺,出了风险也不怕。现在,产业资本要看技术是否能满足政府要求,金融机构放款要分析项目自身现金流等,各方都要开始转变思路。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项目合同性质及争议案件管辖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