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研讨会热议资产证券化打通“投融管退”最后一公里


来自:赢翰资产     发表于:2017-07-05 07:23:59     浏览:318次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出席2017年第二届广州PPP创新发展研讨会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PPP模式创新”研讨会,并发表开幕致辞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减税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财力”大不如前,但地方升级基础设施的需求却客观存在,因此满足基建融资需求被认为是PPP的主要推动力。

  如今PPP又有了新的动力,就是投资需求。我国正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往社会资本热衷的领域,例如煤炭、钢铁、港口、房地产等,都在削减过剩产能和去库存,资本亟待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

  于是基建领域的优势得以显现。“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建成之后会有长期、稳定的收益率,对大机构来讲是比较安全的领域。”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表示,“核心问题是不好进入,特别是股权类的投资。”城发基金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创新性投融资平台,受托管理着广州政府引导、直投、创投基金,并以PPP架构成功投资了南沙港铁路项目。

 PPP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不是所有的基建项目都适合做PPP。“市场需求大、投资金额大、技术可靠、收费相对容易、区域性强、要求明确的基建项目最适合做PPP,像电厂、交通、污水处理等。”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表示,“别的项目不是不能做PPP,但是难度很高。”

  PPP涉及面极广,参与者繁多、操作复杂,涉及到物有所值评价、风险分担机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多个环节,需要实务能力极强的复合型人才和复合型团队,初次做PPP往往要付出高成本“交学费”。“做第一个项目是非常难的,交易成本很高。第一个项目一定要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和顾问,第二个项目可以一半地咨询,第三个项目就完全会了。”王守清称。

 新的发展思路:存量项目

  今年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严监管”之年,在PPP领域也出台了不少规范措施,例如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不允许明股实债,不允许兜底承诺等。

  但“严监管”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认为,PPP发展大趋势没有改变,对应的市场需求依然巨大。政策严格限制政府购买服务,就为PPP模式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允许兜底承诺,就让真正具有建设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方能够脱颖而出。

  韩志峰提出了在金融监管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新思路:加大存量项目PPP的力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存在大量优质资产,这些存量项目具有稳定现金流,且项目本身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或是未来可预期的经济效益。在这些存量基础设施领域加大PPP的推广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的良性循环,或许会是下一阶段推广PPP的重要方向之一。“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新建项目上,把存量项目盘活了才能更好的推进新建项目”韩志峰称。

  韩志峰还建议创新PPP投融资机制和模式,把真正适合做长期投资的资金吸引到PPP领域来,和PPP项目建设期限相匹配。“比如说可以考虑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甚至海外资金等等。”韩志峰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国务院表扬并激励30个PPP模式示范市县包括济宁市、洛阳市、郓城县等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