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原创//上市公司开展PPP业务应走一条创新之路


来自:拔萝卜资讯     发表于:2017-07-12 07:06:07     浏览:356次

2014年9月23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金【2014】76号)以来,标志着全国范围推广PPP模式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至此,各类公司积极加入PPP行业,其中动作最快的要数近30家实力央企机构和市场敏锐的大国企,这些公司囊获了不少于65%--75%的PPP项目订单,据不完全估计,也许比例还要更高(2016年央企签约的PPP项目额大约占72%,这一比例在2017年第一季度下降为49%;普通国企保守估计也有10%-15%的PPP项目签约额)。

2016年,上述央企的年报披露全年共签约PPP项目1.31万亿元,主要是由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葛洲坝和中国中冶这七家企业贡献的。而财政部PPP中心公布2016年PPP执行项目增加1.82万亿元。所谓“PPP执行项目”,即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签约成功的PPP项目。由此推测,2016年七大央企签约的PPP项目投资额大约占到了72%。

根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6期季报》中的披露: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455个落地示范项目的716家签约社会资本中,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的数量分别占到24%和31%,民营独资企业、民营控股企业、港澳台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的数量分别占20%、17%、3%、2%和3%。


 

从社会资本合作方类型角度分析。截至2017年3月末,455个落地示范项目的签约社会资本信息已入库,包括261个单家社会资本项目和194个联合体项目。签约社会资本共716家,包括民营独资144家、民营控股118家、港澳台20家、外商15家、国有独资221家、国有控股174家,另外还有类型不易辨别的其他24家。民营企业(含民营独资和民营控股)262家,占比36.6%(如图)。

   从民营企业参与领域角度分析。民营、含民营及外资的联合体两类项目数合计215个,占落地项目数的47.3%。其中,民营企业参与的行业领域达15个如图),本月新增体育行业。其中,市政工程86个、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23个、水利建设15个、养老14个、交通运输13个、医疗卫生11个、城镇综合开发10个,其余皆为10个以下。

而在参与PPP项目投资的企业中,还有另一类企业----民营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主要以华夏幸福、东方园林、龙元建设等为典型示范,在各自领域异常活跃,他们以“PPP+市值管理”模式,快速串联业务市场与资本市场,形成了“前台做PPP市场+后台提供资金支持”的联动业务模式,这些上市公司在PPP项目方面都呈现了不同的业务特点。

 

一、华夏幸福

PPP业务领域关键词:产业新城、固安模式、PPP之王。

PPP业绩情况:华夏幸福是一家随着具体项目实施过程逐步成长的企业,从最早的固安华夏幸福产业新城项目开始,逐步梳理并探索出一套自己的商业模式。华夏幸福也是国内较早运用PPP模式的企业之一。自2002年以来,华夏幸福采用PPP模式在固安、大厂、怀来、苏家屯、香河、霸州、永清、任丘、无锡、嘉善、武汉都市圈等国内10余个省市40余个县(市)区成功复制产业新城,并凭借其强大的产业招商能力和产业新城运作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在园区PPP领域的贡献突出,华夏幸福也被业界称作“PPP之王”。此外,华夏幸福海外布局也不断加速,在印度、印尼等地都有产业新城的合作项目落地。根据华夏幸福2016年度财务报告:公司销售额共计1203.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43%。产业新城业务销售额共计901.24亿元(含园区结算收入额177.59亿元,产业园区配套住宅签约销售额723.65亿元),城市地产签约销售额281.84亿元,其他业务(物业、酒店)销售额20.1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签约销售面积共计952.56万平方米,较2015年(财务年)同期增长23.56%,产业新城签约销售面积711.8万平方米,城市地产签约销售面积240.76万平方米。此外,公司投资运营园区新增签约入园企业436家,新增签约投资额约1122.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储备开发用地规划计容建筑面积约1115.71万平方米。华夏幸福预计2017年的销售额为1450亿元,2017年拟定新增融资300亿元。

PPP模式点评:模式探索,先机发力,战略纵深,外联智库,立足产业。

华夏幸福在PPP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商业模式探索有必然关系,早在2002年固安新城开发之时,华夏幸福就没有延续原有老的商业模式。那个时代,更多的公司是提供建设服务、或者投资建厂、或者先有政府建设基础设施然后入园生产等传统形式,而是积极与政府探索共同进行园区开发,同时积极参与园区的规划设计,创新交易模式,逐步探索研究,在做项目的同时不断与城市发展顾问深入开展模式研究,不断清晰和明确自身的商业模式,打造定制化先机优势;2014年以来,华夏幸福又在市场化嗅觉引导下,已经开始提前布局,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积极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华夏幸福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文化创意等10大领域,正在实施产业集群培育“212”工程,即打造2个千亿集群,10个百亿级集群,200个10亿级的特色集群。华夏幸福以第6代AMOLED项目为龙头,带动上游玻璃基板、驱动IC、关键设备等配套产业加快集聚,吸引下游智能手机、VR/AR/MR、车载、可穿戴设备等企业入驻,努力打造“千亿投资、千亿产值、百亿利税”的固安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华夏幸福的不断探索之路无疑是艰辛的,但又处处充满创新和惊喜,而背后不断提供技术支持的智库专家们也不断成长,目前有不少PPP咨询机构首席专家人员依旧活跃在广阔的PPP市场。而值得强调的是,华夏幸福的PPP模式与世行、亚行等西方PPP模式在对产业运营的目的上高度一致,但在项目通径上又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化的创新,给华夏幸福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东方园林

PPP业务领域关键词:园林、环保、旅游。

PPP业绩情况:紧抓PPP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园林产业转型升级期。随着国家“海绵城市”等战略的提出,园林行业PPP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点,预测市场空间为万亿级别。公司积极部署相关板块,与多省市地方政府签署PPP项目协议,在园林环保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并迅速推进项目落地。此外,公司积极切入全域旅游产业, 努力打造下一个重点业务。2016年公司中标PPP订单投资总额380.10亿元,同比增长9.91%,2017年至今,公司已公告的PPP订单为305.4亿元(占公告总订单的100%),持续维持高位。此外,截止2016年末,公司成立SPV项目公司32家,为PPP项目的施工和融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司与多家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协助催化PPP项目加速落地。

PPP模式点评:紧抓政策,行业优势,横向开拓,内部激励,全面切入。

东方园林PPP模式的成功推行与紧密追踪国家经济环境政策导向,实时把握行业发展优势动态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在原有的园林业务基础上,能积极开展横向业务的拓展,先后在生态环保、流域治理、全域旅游等方面不懈努力。随着国家在“海绵城市”理念的不断深化,公司又能抓住国家战略意图,提前布局,市场渗透,如此同时又加强了内部业务人员的激励,全面切入PPP市场,路子越走越宽。相信在国家目前大力推进的环保、旅游、园林的行业优势基础上,将来会获得更好的PPP成绩。

 

三、龙元建设

PPP业务领域关键词:工程+、PPP+MC模式、施工企业成功转型的典范

PPP业绩情况:龙元建设以传统房建施工为主业,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近年来借助于PPP机遇努力打造集工程投融资咨询、工程策划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服务于一身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服务商。2016年,公司中标的PPP项目总投资累计达338亿元(不完全统计),储备项目总金额高达3000亿元。从中标数量上看,龙元建设2017年以来已中标19项PPP项目,是今年中标项目数量最多的上市公司。

PPP模式点评:模式创新,对标国际,集中优势,大小通吃。

龙元建设在建筑企业的分化发展中,积极采用工程+运营,工程+金融,设计+总包等不同的模式。该模式试图将施工优势转化为投融资优势和运营效率优势,将收益重心向项目的前期咨询和后期运营转移,实现价值链微笑曲线的升级。

同时,借助PPP模式,积极构建开放式平台,整合各类外部战略合作资源要素,获取项目的投资收益和运营收益。随着PPP项目落地率的提高,对PPP项目运营管理服务的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处于增量阶段,类似法国万喜的项目运营市场空间广阔,目前龙元建设中标项目中已有学校、场馆、道路、医院、养老院类运营项目。参考麦格理集团的基础设施投资模式,基于龙元明城平台的模式开展PPP投行业务,提供投融资顾问、交易顾问、资产管理、金融创新及投资研究等多样化服务,获取类投行服务收益,未来龙元平台的收益将主要来自项目管理和资本中介费。

龙元建设还积极推动项目全过程管理发展,自足自身企业特点,积极推进PPP+MC模式,从PPP的本源含义和风险收益配置最大化原则出发,比较理想的PPP承包模式是PPP+EPC或者PPP+MC,中小型民营企业更适合的是PPP+MC模式。该模式权利分配更加灵活,而且更容易平衡现阶段项目风险分担。龙元建设是众多民营企业中较早开始布局PPP全产业链、全过程管理的公司,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四、上市公司开展PPP业务应走一条创新之路

无论是华夏幸福的先机发力,还是东方园林的行业热点追踪,抑或是龙元建设的以小博大,这些上市公司开展PPP业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断的模式创新,不断的打造和发掘自身优势,不断的紧跟全局经济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PPP模式进行不断升级换代,是一种积极的创新,这种创新无疑是艰难而有益的。特别是跟PPP专业咨询机构的广泛合作,给上市公司的项目推进与交易结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在深刻领悟PPP项目重运营之后,积极投身产业运营之中,充分发掘和调动一切资源探索项目运营模式,这些长期合作和立足长远的公司战略正是国家开展PPP模式的深刻初衷。

创新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内核,更是一个上市公司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市公司开展PPP业务尤其不能生搬硬套,每个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和特点,一旦盲目抄袭,不对自身PPP模式进行系统梳理,PPP业务后续问题将非常多,有些风险更可能是系统性的,其后果对上市公司可能是致命的。

 

 

(特别说明:本文数据来源尽量标明出处,作者只进行引用,不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一切披露信息请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作者尽量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行文,希望文章内容不对任何公司或项目产生负面干扰,如有此类情况,请联系作者本人予以修正。作者:吴晶,QQ309450916。同时为保护笔者权益,请转载注明原创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报道】积极运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成良性投资循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