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专题】PPP模式研究:探寻PPP改革路径
来自:
国投信达 发表于:2017-07-18 02:27:11 浏览:334次
2013年11月,党的第十八届三中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新一轮改革,特别是对如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核心精神有三条:(1)全面依法治国;(2)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3)改革更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点。走出新常态的一项具体目标是“三去一降一补”,深层次症结在于发展模式粗放,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发展活力释放、发展动力转换和发展模式创新,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放在更优先的位置上。同时,2015年出台的《预算法》对政府融资模式进行了全面规范。今后政府融资管理:规模要有度、形式要规范、管理要透明、投资要有效。
PPP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模式,旨在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市场的专业和创新能力,丰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性价比,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PPP是一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需求拉动为辅的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PPP改革可以说是全面改革的一个前奏,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核心精神。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如果不首先在体制机制进行变革,项目层面的改革就会转不动、理不顺。所以,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PPP改革就是一次体制机制的变革。
在此大背景下,郑新立提出要围绕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开展PPP模式的研究,从而改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改变环境、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入不敷出的现状。
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焦小平在公开场合对中国PPP改革的路径进行了解读。焦小平认为PPP改革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PPP大市场。“统一”就是要打破篱笆经济,打破地区分割,地方市场要真正开放。“规范”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和标准。“透明”就是要把项目管理的识别、开发、采购、执行、移交的各阶段全过程透明公开。“高效”就是要让市场在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政府精力应更多放在法规标准制定、市场监管、营商环境优化和绩效管理上,有限政府才能实现高效政府。
焦小平表示,近阶段PPP改革工作重点是构建制度体系、建设组织框架和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构建制度体系主要从法律、政策和操作规则标准三个层面进行。特别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操作规则标准方面的短板建设,PPP改革的一切行动都要做到依法行政;其次就是要使颁布的制度规则标准可操作、可执行。建设组织框架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该放给社会的、放给市场的必须要放足,政府该管好的必须要管好、管严。要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能力,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培养社会资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众的参与意识。PPP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要规范稳步推进,不能冒进。在2014—2016年间,PPP改革主要采取示范项目引领推进方式,通过示范项目达到就近教育、就近培训和探索总结的目的,摸索出一条可放大、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
焦小平建议,要用“互联网+”技术管理PPP项目。PPP是政府、社会资本和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参与、合作管理模式,我们的管理理念、手段和工具必须要创新。财政部PPP中心作为全国性PPP管理执行机构,采用“互联网+”管理技术建立了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互动管理方式,努力实现线上信息统计分享、动态跟踪管理、促进商业交易三大目标。
郑新立提出的这个问题对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PPP模式研究也是国投信达核心业务研究的题中之义。国投信达将会利用自己的实践成果积极帮助政信研究院形成独创性理论,以期对行业发展有引领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