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PPP呈现八大方面巨变


来自:中智信德之声     发表于:2017-08-03 17:47:40     浏览:312次

2015年是推广年,2016年是签约年,2017年是落地规范年。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中国式PPP再一次见证了中国速度,最新季报数据显示,PPP入库项目13554个、投资额16.3万亿元,落地项目2021个、投资额3.3万亿元,落地率34.2%,且PPP落地项目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上升,表明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PPP落地速度加快,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逐步显现,PPP改革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式PPP仍处于发展初期,在严控地方债务风险、融资受限的形势下,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对PPP模式理解不够全面、不太正确:政府将PPP视为地方融资平台的替代,是一种单纯的融资工具;社会资本未摆正自身定位,如施工企业不具备运营资质、不愿承担运营风险,只是为了获得短期施工利润;金额机构参与PPP大多希望短期固定回报,不愿意以真股权形式参与,要求各种附加增信保障。从而导致“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被违背,造成PPP项目的异化,PPP项目中出现了变相融资等不规范现象。

  为及时纠偏,财政部接连出台50号文、87号文,列示各种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加强引导和监督,防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对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措手不及,甚至存在PPP股权投资基金和政府付费PPP项目均被限制的过度解读。尤其是在严肃问责的监管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倍感焦虑和迷茫,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何而来?金融机构深感困惑和无所适从,据悉50号文、87号文发布后,许多银行暂缓放款,给基建项目融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7月31日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部长史耀斌主持召开进一步推进PPP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地区对于当前PPP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的汇报,部署进一步推进PPP规范发展工作,表明财政部下一步开展PPP规范管理的思路,标志着中国式PPP正式进入2.0时代,从快速发展的1.0时代到规范发展的2.0时代,中国式PPP将呈现以下八大方面的巨大转变。 

  风险共担是PPP模式的一大要义,但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政府回购、保底承诺、兜底等方式实施项目,承担大部分风险,致使风险分配不均,武汉地铁便是典型的一例,遭到财政部核查。在风险分配上,应该做好风险识别,让更有能力、更有优势的一方承担相应风险,每一种风险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进而实现整体风险最小化。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新NEWPPP平台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幸福之路P2G与P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