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模式简介以及BOT模式与PPP模式的区别


来自:关于YJ是如何成为有钱人的     发表于:2017-08-05 18:07:33     浏览:313次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

这种译法直截了当,但不能反映BOT的实质。BOT 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定义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所以,BOT一词意译为基础设施特许权更为合适。

 

特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同时经济学在理论上也肯定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场经济逐渐演变成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混合经济。BOT恰恰具有这种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特色

一方面,BOT能够保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BOT项目的大部分经济行为都在市场上进行,政府以招标方式确定项目公司的做法本身也包含了竞争机制。作为可靠的市场主体的私人机构是BOT模式的行为主体,在特许期内对所建工程项目具有完备的产权。这样,承担BOT项目的私人机构在BO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完全符合经济人假设。

另一方面,BOT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就是和私人机构达成的有关BOT的协议。尽管BOT协议的执行全部由项目公司负责,但政府自始至终都拥有对该项目的控制权。在立项、招标、谈判三个阶段,政府的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履约阶段,政府又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项目经营中价格的制订也受到政府的约束,政府还可以通过通用的BOT法来约束BOT项目公司的行为。

 

BOT方式的优点

(1)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

(2)政府可以避免大量的项目风险。

(3)组织机构简单,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协调容易。

(4)项目回报率明确,严格按照中标价实施。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利益纠纷少。

(5)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

(6)BOT项目通常由外国的公司来承包,这样会给项目所在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即给本国的承包商带来较多的发展机会,也会促进国际经济的融合。

 

BOT方式的缺点

(1)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往往都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调查了解,谈判和磋商过程,以至项目前期过长,使投标费用过高

(2)投资方和贷款人风险过大,没有退路,使融资举步维艰。

(3)参与项目各方存在某些利益冲突,对融资造成障碍

(4)机制不灵活,降低私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性。

(5)在特许期内,政府对项目减弱甚至失去控制权

 

二、PPP模式与BOT模式的区别

BOT模式可以算是一种广义的PPP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 1)组织形式不同

BOT 融资模式下,参与项目融资的公共机构和民营企业之间采用的几乎是一种等级结构,缺乏有效相互协调机制,各参与方都有自己的利益目标,而且过分着重短期利益,相互之间以牺牲其他参与方的利益来获取自身的单方利益最优,从而不利于社会总收益最大化

PPP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并不是对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对整个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PPP 模式中的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虽然没有达到自身理想的最大利益,但总收益却是最大的,实现了帕雷托效应,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显然更符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 PPP模式是建立在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之间合作和交流基础上的共赢”,避免了 BOT 模式缺乏互相沟通协调造成的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也解决了项目全部风险由民营企业承担而造成融资困难问题公共部门民营企业合作各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2)两种模式运行程序不同

两种模式的不同主要在项目前期PPP 模式中民营企业从项目论证阶段就开始参与项目,BOT 模式从项目招标阶段才开始参与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金融时报:中国承认地方政府利用PPP变相举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