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在辽宁大连举行。来自8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政、商、学、文等各界嘉宾齐聚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把脉世界经济潮流。会议期间,凤凰财经专访了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解读PPP资产证券化、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导向和PPP项目风险与规范等当前热点问题。
据悉,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征集筛选工作将要启动。焦小平透露,“第四批项目,在遴选标准、程序和办法方面将更加精准和严密,尽可能体现各方诉求。不会盲目追求数量规模,把做‘真PPP’放在第一位。至于多大规模?还看最后‘考试’的结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质量和成色会比往年更好,估计数量不会比去年低。在PPP市场发展新阶段,控风险、规范可持续发展是优先考量事项。”
以下是专访实录:
记者:近日,财政部、央行、证监会三部委发文规范PPP资产证券化,做好风险隔离,防范刚性兑付风险。您预计,PPP资产证券化会激活多少资金?PPP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加大风险?如何防范风险?您有什么建议?
焦小平:资产证券化是PPP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资产证券化是解决PPP项目融资难、融资贵和盘活资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次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下发PPP资产证券化规范文件,进一步扩展了PPP资产证券化内容。首先,发行主体扩围。这次不仅明确项目公司,提供融资支持的各类债权人、提供建设支持的承包商以及项目公司股东也可作为发行主体。其次,对基础资产建设运营期限要求有所放宽。过去主要针对已经运行两年的项目,这次提出除申请绿色通道以及项目公司股东作为发起人的PPP项目仍须成功运营2年之外,其他未对运营期限作出要求,并且在项目建设期也可以探索资产证券化。三部委文件会加速我国PPP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
到底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有多大?目前为止,已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发行的有四家企业,规模大约27亿。PPP资产证券化潜在市场很大,根据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统计数据,目前已落地项目投资额达3.1万亿元,如果落地项目中有三分之一进行资产证券化,也有1万亿元,再打对折也是5000亿元。放眼中长期,中国PPP资产证券化潜在市场规模应该是万亿级。
潜在市场要成为真正的市场还需一个过程。第一,要有一个科学政策框架引导;第二,要有多样化的产品;第三,现有交易平台还要创新丰富;第四,监督规范措施要跟上。总体来说,这个市场刚刚起步,未来潜力很大,挑战也很大,因此,创新和规范两手都要抓,发展和风险控制要平衡。
记者:目前,具体有哪些措施来防范风险?
焦小平:资产证券化创新主要是通过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者收益率。但同时也提高了杠杆率和风险度。
PPP资产证券化管理结构分三层:PPP项目公司是第一层,从项目公司拿出基础资产成立的SPV是第二层,建立在基础资产之上的具体资产证券化产品是第三层。要做到风险监管可控,管理必须有的放矢。就第一层来说,项目公司基础管理必须规范。项目初期的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市场评估、交易定价等必须扎实。就第二层来说,从PPP项目公司切割出的一部分有收益权的基础资产,一定要做到真实出售,风险完全隔离,信息公开透明。就第三层来说,PPP资产证券化新品种的标准化和监管创新要跟上。
第四批PPP示范项目不会盲目追求规模
记者: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申报在即。目前,前三批项目中,有没有一个统计数据,项目落地率如何?民营资本参与情况怎样?具体在哪些行业项目占比高?目前,PPP项目推进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焦小平:近三年PPP改革进展顺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积极审慎推进,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示范项目近期可以起到就近示范、就近引导、就近培训作用,远期可实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扩大改革模式的目的。
2014-2016年财政部牵头每年推出一批示范项目。第一批22个项目,第二批162个,第三批516个,三批项目总投资额约1.7万亿元,到目前为止,已经落地项目投资约1.2万亿元,整体落地率达68.9%,其中第一批、第二批已全部落地,第三批项目落地率已过一半。从执行结果来看,示范政策基本达到了预期成效。
记者:民营资本参与情况怎么样?
焦小平:中国的PPP改革有自己的特色。在我国,社会资本方包括有三类,第一类是经过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全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第二类是民营企业;第三类是外资企业,中国PPP市场是对外开放的。
从目前来看,民营企业在已落地的PPP示范项目中参与率约36%,相对国企参与率来说还有较大差距。但这是一个客观的阶段性现象,很多领域的市场刚刚对民企放开,就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竞争力来说,民企与国企还有差距,短期内民企占有率低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在一些已经充分竞争的行业,比如污水、垃圾等很早就对民企开放的行业,民企的市场份额并不低,混合所有制企业加上民企占比已超过国企。改革成效释放有一个过程,只要市场打开了,我们就要有静等花开的耐心。要按市场规律办事,维护公平竞争,谁有竞争力谁拥有更多市场份额。在当前阶段,我们更应创造“亲”“清”营商环境,放宽准入,鼓励创新,稳定预期,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吸引民企进入。
记者:那么,落地的项目中哪些行业占比会比较高?
焦小平:从入库项目来看,在城镇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项目占比高,这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非常相符。特别让人高兴的是绿色低碳的PPP项目越来越多,目前入库的绿色低碳项目数占比超过50%,投资额约40%,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记者:第四批PPP示范项目评选方案正在设计,能透露一下这次的规模计划吗?
焦小平:第四批项目有几个特点:第一,覆盖范围更广,各部委协同推进PPP市场建设的力度更大。第二,入选项目要体现新发展理念,惠民生、调结构项目会受青睐。第三,从项目交易机制来说,在财政收支趋紧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更能撬动市场资源和存量资源的项目。
记者:根据您谈的三点,第四批预计能有多大量呢?
焦小平:第四批项目,在遴选标准、程序和办法方面将更加精准和严密,尽可能体现各方诉求。不会盲目追求数量规模,把做“真PPP”放在第一位。至于多大规模?还看最后“考试”的结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质量和成色会比往年更好,估计数量不会比去年低。在PPP市场发展新阶段,控风险、规范可持续发展是优先考量事项。不仅要踩新发展理念油门,还要点防范风险的刹车
记者:在PPP推进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度追求投资和GDP增长而泛化PPP模式使用范围的现象?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明股实债、过度加杠杆行为?如何防范刚性兑付风险?
焦小平:这个问题非常好也非常尖锐,也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好的问题之一。改革前三年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宣传改革理念、统一顶层设计、推广新模式、机构能力建设上。目前市场起来了,规模大了,良莠不齐问题也出现了,规范防风险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PPP是一种市场化运作模式,要做到有效且可持续,有两个关键点要抓住:第一,风险分配管理要做好。PPP模式建立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理的风险分配架构上,分险分担、合作共赢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如果政府兜底所有项目风险,那就不是真的PPP项目了。第二,要用好绩效付费机制。PPP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多是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提质增效手段。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政府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物有所值是PPP的最终目的。
要防范你提出的那些风险,下一步需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在PPP市场上,目前存在一些假PPP项目,看似PPP实际上还是用传统粗放方式操作,没有体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没有真正搞风险分配,最终还是由政府兜底。PPP是通过分配和管理来减少风险,通过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来化解风险,而不是简单的风险转移。
第二,要抓好财政支出责任管理工作。PPP是一种积极财政政策,但政府财政总负担能力是有度的,政府能做多少PPP项目,不是没有底线的,财政支出责任限额控制不能破。如果没有总额限制,PPP就像一辆不带刹车的交通工具。PPP改革不仅要踩新发展理念油门,还要点防范风险的刹车。
第三,创新永远在路上。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且行稳致远,除坚决清除假PPP项目,堵住歪路邪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外,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解决老体制遗留下来的和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