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二三事


来自:闲篇儿小馆     发表于:2017-08-08 23:36:59     浏览:298次

这些天研究PPP业务,有几点心得和疑虑与诸君共析。

六点心得:

1. 地方政府债务高筑是国家下决心推广PPP的直接背景。

政府没钱,但基建投资不能停,经济增长总要有人拉动,社会资本当仁不让成了接盘侠,所以未来PPP必将成为我国基建类项目运作的主流方式。

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率超过80%,这是西方唱衰中国的主要理由,但加上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一平均债务率就成了37%,远低于欧盟60%警戒线。为什么?

中国政府债务的本质问题并不是政府不行,而是结构失衡。正是财权事权分离造成了“强中央弱地方”的尴尬局面。此外中国政府债务多为生产型债务,与西方政府消费型债务也有本质区别,所以要对中国政府整体偿债能力充满信心。

3. 财政部87号文之后,政府购买服务真的只能购买“服务”,而且实际期限不超过3年。未来这块业务将日渐式微,不要指望有太多作为。

4. PPP在英国等发达国家是成熟的业务模式,但在中国有些水土不服,出现了许多“伪PPP”。

泛PPP化其实是个很危险的苗头,预计三年内监管机构会进行一场大的整顿,到时候希望各家金融机构都能穿好裤衩全身而退。

5. 实事求是讲,PPP乱象频出和国家缺乏顶层设计有关。

财政部负责公共服务,侧重限制地方财政。发改委负责基础设施,侧重推介项目。二者发文有多处重叠矛盾,造成操作混淆。听说下一步发改委将全面接管PPP,但愿是个好事。

6. PPP模式下政府不再兜底担保,其实把各家金融机构推到了一个不得不做纯项目融资的尴尬位置。

围绕准公益项目构建可靠还款现金流和信用结构变得愈加困难,唯一能做的特许经营权收益质押与第一还款来源又高度重合,这时增加偿债准备金作为还款风险缓释措施变得异常重要。

三点疑虑:

1. 关于社会资本参与主体

PPP的重要特征是“合作关系、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目前很多施工类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其实大多拿了工程款走人,并不真正参与项目运营,以PPP之名行BT之实,是为“伪PPP”。但其实在西方成熟市场,PPP的真正要义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了满足PPP股权稳定的制度要求,强行让施工企业参与本不擅长的运营环节,是否有违PPP初衷?

2. 关于项目资本金

目前很多PPP项目资本金大多来源于金融机构的理财信托基金,这些基金公司并不想实际参与项目运营,同时产生了名股实债、期限错配等问题。抛开具体问题对错不谈,由于PPP大多为准公益类项目,这些项目是否需要资本金本身就应该打个问号。其实法定资本金只是在中国特有的概念,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搜搜国发35号文,那里有我国资本金制度的最初定义。

3. 关于PPP的本质

中国公有制体系和国外私有制体系有天然差异。与发达国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同,中国语境下的PPP更多是为了解决增加基建投资和降低政府债务的矛盾而生的应急产物。政府力推PPP业务初衷是希望享受市场化的融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市场化的风险。

试问,当你家的自来水发生污染时,你第一个想到要问责并且能够最终依靠的是当地政府还是自来水厂的社会资本方?由于PPP产品的公共属性,导致在中国社会,这样的风险其实是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承受不起的。大力推行PPP带来的股权结构分散必然会导致地方政府对相关公共产品的控制力弱化,一旦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所以,中国真的适合大干快上全面搞PPP么?

在这大雨的夜里,啰啰嗦嗦了一堆,权当学习笔记,洗洗睡了。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基建企业成拿单大户PPP巨单多落入“外来和尚”之口
下一篇:

闲篇儿小馆   最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