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松:特色小镇PPP风险提示及流程指引


来自:河南农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发表于:2017-08-09 09:37:47     浏览:357次

  全经联城镇发展委员会委员、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创始合伙人彭松先生是城镇建设投融资专家,先后牵头实施完成了数十项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的咨询项目;参与编写了《投融资规划》、《政企合作(PPP)——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本质》等著作。以下为彭松先生在“全经联特色小镇投融资模式创新研讨会”上做的主题为《特色小镇PPP风险提示及流程指引》的分享内容。

  感谢全经联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这两天会议下来,关于特色小镇、PPP,以及很多实务的东西大家已经听到了, 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这些东西以外的内容。

  首先从两本书开始说起。第一本书是《破解城市建设困局——长阳模式解读》,这本书是2009年写的。 2006年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整建制镇的镇区开发投融资咨询项目,就是后来的“长阳模式”。当时做这个项目的时候,背景我感觉跟大家现在所面临的困惑差不多,虽然它是一个整建制镇,但是这个镇在永定河滞洪区的范围内,之前不能搞城市建设,只能发展农业或者临时产业,是一片白地,也有点像特色小镇最开始介入的一个阶段。另外它所处的位置非常好,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长阳,它是房山区的一个乡镇,而且是房山区离北京最近的乡镇,就在五环边上,大家现在去看五环,包括北京周边都发展得非常好了,但是2006年的时候,五环外还是一片不毛之地。2005年,永定河滞洪区规划调整,长阳镇不再属于滞洪区,整个镇区释放出来10平方公里连片开发的建设用地。对于开发企业来讲,如果能成片开发一个区域,是获益最大的,这个规划刚刚做完,就有很多投资人找上门来想要地,当时国家刚刚开始搞土地招拍挂,还可以搞一些协议出让。在这种情况之下,当地政府比较困惑,说这么多投资人来找我,我怎么跟他进行合作?或者我以多少钱的价格能把这个地卖给他?这个可能是当时政府非常困惑的问题。所以当时找到我们,最开始就说你给我算算账,这个区域这么多地,要建这么多的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已经做好了,到底怎么把规划的目标能够实现?我要投多少钱?将来通过卖这些地得卖多少钱把这些投入收回来?这是最简单的需求,现在很多特色小镇的政府也会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去投资的时候也会面临这些问题,小镇投了这么多钱,靠什么收回?需要多少时间?能不能得到应得的回报?

  所以当时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给整个镇区做了一个投融资规划,这个规划做完以后解决了几大问题:

  一个是把整个镇区的资金平衡方案做出来了,到底多少地价能够支撑这样投资开发的任务?钱从哪里来?将来拿什么还钱?

  二是把村庄拆迁补偿方案做出来了。镇区开发避免不了跟当地老百姓和村庄打交道,拆迁如何去拆?补偿如何去补?如何能够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他参与到建设当中来,这个事情需要考虑,所以这里面我们重点解决了人的问题。

  三是解决了开发时序的问题,大家知道无论是3平方公里还是10平方公里都不可能一年两年全建成,肯定要考虑从哪个地方切入,怎么按合理的时序安排做这种投资、融资包括开发建设的工作,这个问题我们给他做了一个详细的安排。

  最后,解决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和企业投资边界的问题,因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搞PPP,很多时候做得不好的情况就是政府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企业也不知道该投什么,整个规划很多,到底哪些适合政府干,哪些适合企业做,开始就要有非常明确的投资边界划分。我们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这个工作了,把镇区里面到底政府投什么、企业投什么,一开始就明确划分出来了。政府考虑的就是我要投资范围内的东西如何去融资,不属于我投资范围内的我怎么去招商?这个就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到2009年才写了这本书?因为一个镇区开发周期至少10~20年,不经历三五年时间无法检验之前的理论是否成立。我们在2009年经历了三年的开发,这个区域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好的区域,而且很多的投资人特别是一些国内比较知名的投资人,都介入到这个区域里,直接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规划设想,所以就写了这本书,这个是相当于我们跟小镇结缘的一本书。

  第二本书是2013年写的,叫《政企合作》,这本书的英文名就是PPP。现在我们把PPP翻译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这个比较拗口、比较长,不符合中国人的发音习惯和阅读习惯,但是政企合作其实早就有了,PPP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都做了几十年了,所以我们当时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叫《政企合作》。国家真正推动PPP是2014年以后,我们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预见了中国会进入政企合作或者PPP时代。这个应该算是我们跟PPP结缘的一本书。

  之所以会写这本书,一个是对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中央提出PPP不是拍脑门,头脑一热就做了,也不是本届政府才做的这个事,而是早就开始谋划这个事了,只不过是到了这个阶段,可能到这个时间点释放出来而已,而且是必然的,即使是2014年不提,2015年也会提;2015年不提,2016年也会提,这是一个发展趋势,而且会贯穿未来二三十年,所以大家不要担心PPP干了几年就黄了,或者换了政府就不做了,这个大家不用怀疑,PPP是未来中国发展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道路,所以借这本书跟大家分析一下未来发展趋势。

  有了这两本书,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能讲特色小镇和PPP,至少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做了十几年了,而且在理论层面、实务层面都有一些经验,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想法或者经验。

  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讲,有详有略。一是特色小镇怎样炼成的,第二是成功要素,第三是PPP模式,第四PPP的流程解析。

  特色小镇的特征,从这四个字上就可以看出特色小镇的基本特征。首先是特,这个很明确,产业有特色、优势非常明显才行;色,可以理解为颜值高,很多特色小镇要求按3A景区的标准来打造;小,相对于整建制镇,规模就是3平方公里,是一个小镇;镇,最需要去解读,跟之前的园区开发、片区开发、新城开发不太一样的地方,镇是功能完备、自成体系的。

  基于这个内涵,到底怎么打造?昨天有专家说看政策,这个我很同意,所有的东西都要看政策,但是除了看政策以外,在中国做事还需要听领导讲话。政府的领导讲话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其实是非常具有指导性的一些东西,也是所有做投资、做开发的人必须研读的。浙江前省长李强 2015年底的时候在省委机关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这篇文章我认真看了很多遍,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干货”。

  第一,浙江为什么可以做特色小镇?文章中写道: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了一批特色小镇。我标出四个红色的是属于特色小镇的基因或者浙江省的基因,因为信息经济、山水资源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块状经济和历史人文可能是更核心的东西。首先说块状经济,所谓的块状经济,是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同时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区域性产业的群体经济组织形式。这句话有非常多的内涵,浙江省的块状经济为什么好?我也找了一些数据,浙江省是全国块状经济最明显的省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的调查表明,浙江省有56种特色产品的产量居全国第一。另外居前10的有300多种,占总数的60%,这就是为什么浙江省可以搞那么多的特色小镇出来,因为浙江有特色产业、有根基,这个是最核心的,这也是特色小镇的根基,就是一定要有产。另外就是历史、人文,浙江省本来就是重商的省份,老百姓的市场意识都很强,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特色小镇,不是这一两年通过政府的推动做起来的,都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比如黄酒小镇、红木小镇、青瓷小镇,都是有很长的历史,不是现在才开始做这种产业的。而且浙江人的家族意识很强,一个家族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我自己做好了,会把一个家族都拉进来,历史上形成了这种相互之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形成的产业聚合。这是为什么浙江省可以做特色小镇的原因。

  第二,浙江做了哪些特色小镇?浙江省的特色小镇集聚了七大产业,兼顾了历史积淀的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我点了一些红色的,其实这是属于曝光率比较高的,或者领导经常能够提到的,大家可以看出来非常有特色,丝绸的、黄酒的、青瓷的、云栖,云栖就是信息产业,丝绸、黄酒属于历史积淀产业。旅游功能,比如跟巧克力小镇结合起来就有旅游功能。所以这个可以看出来,浙江省做这种东西不是乱定的,都是有历史的传承或者积淀。

  第三,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有哪些特征?产业定位不要大而全,一定要特而强,以前我接触的很多产业园区定位就是国内新兴产业都涵盖了,就是大而全,这个没有意义。功能叠加上是聚而合,不是一堆东西放在一起没有任何关联的,这个没有任何意义,也做不起来,一个景区也好、小镇也好,功能要形成连带关系。建设形态不是大而广,而是精而美。制度供给,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不是老而僵,而是活而新,政府做的是制度供给,其他可以交给市场来做。

  规划上,我认为提的比较到位也是比较超前的说法,就是多规合一,之前很多国家部委也提过多规合一,真正在落地上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浙江。一定要综合考虑、系统化考虑,各种规划、文化要素一定要综合考虑,而不是分散开了,你来做这个,我做那个,这个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运营机制很简单,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这个在浙江省体现得非常充分,很多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后期政府提供一些扶持帮助的。但是现在我看到国内很多特色小镇都不是这么干的,包括特色小城镇,我特别反对给列名单、入库的做法,弄进去以后,本身有点拔苗助长,而且现在提出来几年要投多少个亿,这个不是政府想投就能投进去的,没有市场参与,还是政府自己玩,这种做法根本做不起小镇来。所以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一定要坚持。

  第四,我们来看看特色小镇的成绩单。从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接待人数、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浙江省都做得特别好,符合他的既定目标,但是也有做得不好的。这是2015年浙江省考核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警告、降格,这个是动态管理的,有进有出,做得好可以给你更多支持,做得不好可以给你降格,降格的有一个,为什么降格?看得很明确,下面有一个完成特色产业的投资为零,他基本上没有在特色产业上有什么投资或者做什么投资,所以给他降格了。警告的有三个,主要是因为在这种特色产业方面的投资比较少,而且新增的财政收入比较少,真正最后评判的还是看投资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这个是最量化、最直观,也是上级政府最能看得到的,你要想实现这个,必须自己要想办法,这个就是现在特色小镇浙江这块表现出来的一些成绩。也能看出来,在这方面他是实现了非常良性的机制,只有在这种机制之下,特色小镇才能真正做起来。

  所以,我们看看浙江的特色小镇是怎么做的,我们能够找到它的成功基因。

  根据刚才浙江省的一些东西,结合我们这么多年在城镇开发方面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五方面的要素,就是特色小镇的成功要素,总结来讲是五块:人、业、地、金、规。

  业,刚才浙江省的材料里面看到了,一个是好的一些产业,一个是本地特色的一些产业,这个地方可能需要打消大家以前的误区,特别是现在在京津冀这里做特色小镇开发的,完全依托北京输出的产业和人口,这个当然可以去依托,但是如果你自身一点特色东西都没有,完全靠别人外溢给你,对外部的依靠性就太大了,万一政策上有变动或者执行当中有阻碍的话,你不可能把宝完全压到别人给你输出的基础上,这个事就有危险了,所以必须外向型加内生型结合起来。刚刚国家发布了“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你一定要符合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落后淘汰产业就不要沾了,做就做战略新兴产业,这是大帽子,国家既然发布“十三五”规划了,定出来几万亿的数字,要相信国家是能够实现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东西承接下来,这就是所谓外向型的,要做就做这几类。内生型的就是本地特色,本地到底有什么样内生或者积淀下来的产业基础,就像浙江的黄酒、丝绸、青瓷等等,这些东西如果去挖掘,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历史传统,像原来有茶叶的,在全国都有分布,每一个县市都能拿出当地的茶叶跟我们分享,确实有的口感好一些,有的口感差一些,但是有些文化是可以去炒作的,一定要把当地内生的文化的魂找到,如果你没有非常强势有吸引力的产业,或者这个产业不符合国家倡导的一些东西,不要指望这种小镇能够进入到国家序列里面去,国家也不会支持你这种产业发展,一定要找到正能量的产业,这是非常核心的东西,因为这届政府是非常推崇这方面东西的。

  地,前面专家讲了很多,一定要考虑集体土地创新利用的问题,现在规划3平方公里,真正能给你用的不会超过1平方公里的国有建设用地,剩下2平方公里的集体土地,你不用吗?那就浪费了,怎么把这集体土地有效地利用起来?这个有很多的创新,我就不细说了。

  金,资金的问题,这个也是之前很多专家都不断在说的,包括基金、贷款、政策性贷款、商业贷款,不光是把钱拿来,还要想怎么用、怎么还的问题。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给你一个项目机会,给你融资的权利,也给你很多的支持,但是你不要想着跑的问题,因为你一旦想跑的时候,各种问题就来了。所以你们既然想做特色小镇,就一定要扎根在一个地方,就跟咱们买房一样,你既然买了房了,就得想每个月要还这个钱,你一旦不还,国家的信用记录非常发达,你有了不良信用记录,以后再做任何事就非常难了。借钱的前提是先想着怎么还,而不是先把钱圈进来,之前很多人都在想怎么把国开行的贷款弄过来,你要想你能还得起他这个钱,你有保障,这个钱很自然就到位了,不是很难的事,他要看你有没有还款的保障,项目盈利的条件如何,这几点都可以的话,你借谁的钱都能借到,这不是很难的事,一定要从还钱的角度考虑,怎么把这个钱用好,这是非常重要的。

  规,很多人都讲了很多,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投融资规划,我们一直在倡导一个理念,就是投融资规划。我们之前在长阳镇之所以能把城镇开发做起来,就是把这套东西做好了,才能支持整个镇区的开发,我提示大家一下,下一步除了产业规划、战略规划,更重要的是投融资规划,这个如果能做好,你想来钱都很容易,想赚钱也很容易,这是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

  接下来是投资模式。城镇开发分几个流程,我记得昨天也有一个专家把流程画了一下,统一先从规划来做,这是必须的,规划入手。资金统筹,考虑怎么来钱、怎么还钱的问题,这是金融公司要做的。土地一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房地产的开发和招商运营,这是一般的区域开发都要涉及到的。不同的领域里面都有不同的专业机构,比如像规划策划有规划单位,资金统筹方面有金融机构、财务投资人,做一级开发的有很多当地的土储机构、城投公司、一级开发商,园区的招商、产业的培育、物业的管理,都需要有专人去做。目前,有很多机构已经在跨领域操作,包括现在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不叫自己是开发商,都叫区域运营商,之所以能叫区域运营商,就是往上下游延伸了,做了很多不属于这个领域不属于这个社会资本需要做的。这两天一直在提华夏幸福基业模式,现在全国华夏的项目我们做的是最多的,有十几个项目都是我们提供全程的PPP咨询,他所做的就是从规划切入一直到招商运营,你做的链条越长,收益肯定越大,但是随之而来带来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到底你能够做什么、能够参与什么阶段,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以我的经验来看,对于一个特色小镇来讲,这么多环节,其实最核心的是哪一点呢?招商运营。你所有的小镇不是光建了就可以,一定要运营起来,把产业、人口导进来,这是最核心的,这也是为什么心里华夏模式比较受欢迎,因为华夏现在对外宣传的不是融资能力有多强,或者建设能力有多强,而是我的招商能力有多强,我有多少人的招商团队,甚至在美国的硅谷建了一个孵化器,可以把世界的产业资源引进来,这是他宣传的核心,而且这也是一个小镇也好、园区开发也好,成功的核心。如果在座的各位有这样的资源,你做特色小镇一定可以成功。

  在这以外,还有两个——规划策划和资金统筹,这属于把源头的东西给解决掉了。因为一个小镇,如果你的产业规划做不好,你的战略发展规划做不好,你的顶层设计做不好,一开始注定就是失败的。但是这一点可以靠外部机构来解决,现在国内有很多专业机构来做这个事,我们了解华夏每年要花几个亿在这个事上,这是他们愿意掏钱的地方。资金统筹也很重要,做所有的事都离不开钱,这也是今天投融资模式要重点探讨的原因。但是资金统筹不一定你自己去做,因为现在都讲整合资源或者平台,如果你具备了招商资源以后,你具备了规划能力,你把这个项目策划得很好,把盈利模式设计得很好,将来又能落地,我觉得钱是很容易能来的。有了钱以后,你找施工企业,甚至找央企做施工太简单了,所以不用害怕你现在没有资信能力,你只要把工程给到一个央企,他自己就给你增信了,这个也是很简单的事情,所以大家不用太困惑这个问题。当然房地产开发已经是最次要的,房地产开发是来钱的,但是如果前期抱着房地产开发的思路做小镇的话,小镇必然会死的。

  PPP运作模式分两种:一个是拆分式,一个是总包式。一个特色小镇有各种各样的项目,比如公路、基础设施、医院、学校都可以单独拆出来做PPP,这个比较规范也是比较烦琐的方式,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先把这里面的项目单独拆分出来,分门别类打包去找投资人,所有入库项目里面80%、90%都是单体类的项目。

  总包式,类似华夏的模式,全部一个区域交给我,剩下的我来发包,相当于二政府,政府只要负责给我审批就行了,剩下的事由我来做,我来做招商引资、工程发包、融资等等,甚至不需要政府提供任何担保,我用自身的信用担保或者其他增信的手段来做这个事。

  所以,不管是总包式还是拆分式,都要按正规的PPP流程来走。我接下来重点讲一讲PPP流程的实务。

  接下来就是PPP的操作流程,之前可能大家都看到了,分成五个阶段,将近20个专项内容。第一个阶段是识别阶段。项目识别干什么呢?这个项目到底适不适合采取PPP?地方政府有没有这个能力支撑做PPP项目?如果识别阶段通过了,就进入准备阶段,要编制实施方案、建立管理架构,实施方案要经过地方政府的审批,之后进入到采购阶段。投资人要参与投标,通过一系列的评标定下来哪个投资人来做,这个是比较常规的,以前工程操作的招投标都在做。确定投资人就进入执行阶段,项目公司设立、融资,最后做完了项目移交。

  一看很简单,但是每一个里面都有一些细节需要大家掌握。首先发起,这一点提醒大家注意,因为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小镇都是入库的,或者政府那边已经确定要做的,但是发起方式有两种,一个是政府发起,这是主流,还有就是社会资本发起,所以大家不用避讳这个项目是我提出来的,最后我又中标了,是不是有违规或者避嫌?没有这个必要性,我们知道特色小镇是创建制,更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在座的各位很少能接触到库里面的那些项目或者国家定的那些项目,但是你手头上都有一些按照这个模式操作的,都完全可以社会资本发起的项目来做这个事,这都是完全合法合规的。但是你要发起的时候,不是你想做就做了,你要走流程,要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地方财政部门或者PPP中心提出这样的项目来。

  第二是项目筛选,我之前真的没有看到哪个地方政府认真筛选项目,包括已经入库的项目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最近有些地方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开始找我们做项目筛选的工作,这是一个好的信号。特别是现在项目进入到攻坚克难阶段,有些项目放在那里没有人愿意投,可能就涉及到在这些项目堆里去选的问题了,这就涉及到回炉再造的工作,大多数项目现在还没有投资人的就是不具备投资价值的项目,需要回炉再造,需要项目梳理,这个时候就涉及到项目筛选工作了。

  入库我重点给大家讲一讲,很多人问我是不是项目没入库就不能做呢?或者入库才能做呢?首先入库不是遥不可及的事,现在很多咨询公司打着给你入库的牌子跟你要多少钱,你直接把他赶走就可以了,这个没有什么意义,从财政部来讲,所有的项目都要纳入到库里面去,才有利于他管理和指导工作,这是一个必须要做的,而不是你想不想做的问题。另外入库也不是一个很难的事。首先库有两套系统,一个是公开的PPP项目库,一个是内部管理的。大家可能更多看的是PPP项目库,点开以后,全国每个省每个类别有多少个项目,这个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我昨天特意搜了一下,现在真正入财政部库的特色小镇PPP项目只有4个。首先入库的项目你不要觉得它已经是非常成熟、非常完备的项目,另外入库也不是很难的事,但是入库以后有什么好处呢?可能在融资方面、对外的宣传方面甚至你要能进入国家示范项目库,可能得到一些奖补资金或者倾斜政策,这是现在很多机构都愿意入库的前提条件,但是只要你这个项目符合要求,规范化操作了,入库是早晚的事。因为这个库分为国家库、省库,到了地方还有地方的平台,这是管理平台的问题。我们现在帮一些地方政府做入库的工作,他们把信息平台直接交给我们来完善资料,这个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触到的,大家可以看看内部管理是怎么管理的,就知道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了。如果你点开信息平台管理,就会出现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这里面需要有用户名、密码可以进去,地方政府的PPP管理中心的人可以进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出来这样一个界面,这里面分成不同的阶段——准备期、项目管理、项目上报、省厅项目审核,省厅项目审核通过以后进行发布、招商,有点像公司内部的OA管理系统,你只要符合条件往上报,会逐级往上走,我们进入到内部管理里面,每一个项目都一目了然,这里面涉及到新建、修改,里面可能涉及到项目类别、项目所处阶段、采取的模式、收费机制,这是管理人员选取的,把这个项目建立起来以后,要做相关的文件,做实施方案要把方案列上去,立项要有立项的文件做上去,只要你按照标准格式、要求把应该提交的文件提交上去以后,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太多的问题。

  最后这一栏,是审核的状态,有的是已经审核通过的,有的是待审核的,有的可能资料没有提交完整,还有再次提交,你提交上去以后省厅可能会给你一些反馈意见,说你这个还缺什么或者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整改,整改完了以后再次提交,提交次数不限,你可以提交N次,直到通过为止。从这点来说,上级政府对你有指导,中介规划帮你做规范化工作,按程序来走,入库是早晚的事。这是市里面的一个库,市里面报到省里,省里再报到国家,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入不入库不是这个项目是不是采用PPP方式的决定性条件,只要地方政府把你列入预算了,都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PPP项目,大家不用太迷信入库的事。入库的几个标准都是原则性的,符合规划、物有所值、通过论证了,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投资规模比较大。

  合规性主要看两方面:主体和客体,主体是不是地方政府作为实施机构,另外作为资本方是不是具有法人资格。当然,现在有很多地方平台公司也在做PPP投资人,这里要注意,你首先要跟地方政府脱离关系,你如果还是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你是做不了投资人的,客体就是你是不是在这个领域里面,你的运作模式是不是合规的?合作期限是不是十年以上的?这样是有利于你做PPP项目的。

  接下来是比较技术性的,物有所值和财政承受能力,这个不细讲了,因为所谓的物有所值真正评的时候就两块,一个是定性评价,一个是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通过专家打分,只要超过60分,都是通过论证的。当然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很多不适合做PPP的项目,通过这些论证已经进入到库里面,并且已经实施了,所以将来会涉及到大量的项目回炉再造等等,这个可能是大家未来接盘的机会。

  定量评价,一个是PSC值,一个是PPP值,最后论证的是这两个值的大小关系,如果是PPP值大于PSC值,把这个项目交给社会资本干不如政府自己做,就不适合采取PPP模式;如果交给社会资本以后,成本会降低、风险会转移,就适合PPP方式。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刚才大家提到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10%。我觉得有一个误区需要跟大家更正一下,因为很多人认为是不能超过当年财政收入的10%,比如财政收入20亿,只能做2亿,不是这样的概念。首先是支出,不是收入。另外,地方政府在定支的时候,不是完全依托于本级的收入,因为很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有很多上级的转移支付,包括财政拨款,这个不属于当地的财政收入,但是都可以作为列支的范围,比如有些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都很低,比如几个亿,但是他的支出很大,甚至有的到上百亿,因为上级对他的转移支付很高,他每年能够拿到大量的专项资金或者政府转移支出,这些都是可以用到项目当中去的。所以大家更多是看支出,而不是看收入,特别是在中西部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速看!第一批农业PPP试点项目出炉,13省20个项目入选,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