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的正确入门“姿势”,你学会了吗?


来自:PPP综合推介     发表于:2017-08-09 17:58:16     浏览:372次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办法,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PPP推出背景

a、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需结构失衡造成严重的低端产能过剩,大量国企死而不僵,造成了很多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市场化”改革 势在必行!

b、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虽然总体可控,但是“脱实向虚”的社会现实让财政资金来源遭遇“瓶颈”!

c、较高的市场准入和较高的投资门槛让国企“缺少活力”,让社会资本望而却步!


PPP规模

1、2016年10月12日PPP项目规模已突破10万亿 超400家上市公司参与!

2、2016年中国GDP增速6.7% 经济总量达74.4万亿元,2016年前十个月PPP的规模占GDP的规模就高达13.5%。

PPP集中的行业


PPP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PPP项目投资周期长,政府和私人组织之间签订的合同,至少10年以上。因此,长期的合同不可能在短期内签下来,这就要求必须把未来发生的变化如经济形势等方面考虑进去。PPP项目不能像过去做项目所谓的“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所以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 中国体制机制的问题,我们知道政企难分是制约国企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会造成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无法让资源实现有效合理的配置,让企业缺少活力!PPP主要涉及的也是政府和企业,而和国企一样政府往往占了主导的地位,那么国企的“诟病”是否会在PPP上重演!

3、 利益分配和责任划分的问题,那么PPP不仅涉及到政府和社会资本还涉及到公共需求的变化所以我们看到PPP的实施需要各方利益寻求一个“平衡”,而在利益分配和责任划分方面其实是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的!行业更多的是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和建议。这样的现状让民间资本很没有安全感!

4、 中央和地方思想不统一的问题,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部分地方认识不够全面,把思想局限在缓解债务压力上,还需要地方去消化和理解。由于现在要做长期的项目,对于社会资本方而言,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短期的做法,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很难转变为PPP的形式。

PPP点评

PPP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投资门槛高、政企难分,地位不平,缺少法律保障等!但是国家改革的“药”不能停,也不会停!随着PPP模式进入规范化运行,将不断提升对民间资本的吸引!涉及到PPP项目的上市公司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潜力!对于我们的投资者也会带来不错的投资机会!


新疆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PPP项目操盘、结构设计及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高级研修班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周五开学啦!北京大学PPP实战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