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动态:甘肃PPP项目超10亿最高补5亿山西将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进PPP模式汉寿县加速推进PPP项目建设


来自:PPP门户     发表于:2017-08-15 17:39:27     浏览:432次
甘肃省级PPP引导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超10亿最高补5亿

8月11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李杨)。近日,《甘肃省省级PPP项目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引导资金将以资本金注入方式对公共服务领域和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给予专项补助、奖励。

资金来源 财政预算安排和整合相关专项资金

《办法》提出,甘肃省省级PPP项目引导资金(简称“引导资金”)来源为财政预算安排和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引导资金以资本金注入方式对公共服务领域和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给予专项补助、奖励。按照项目投资规模和标准,省财政厅会同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拟定支持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拟定支持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

公共服务领域支持对象为,列入财政部和省级PPP综合信息平台中的新(续)建项目及转型为PPP项目的市县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支持对象为,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级PPP项目库的新(续)建项目。

奖补标准 投资2亿~5亿元最高4000万元

公共服务领域项目的奖补标准为:项目投资规模为2亿~5亿元的按10%,最高4000万元;5亿~10亿元的按8%,最高6000万元;10亿元以上的按6%,最高5亿元。存量项目按照项目转型实际化解2014年末认定的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的)规模的1%给予奖励。

传统基础设施领域依据具体项目政府参与方式、项目资本金比例等确定补助标准,原则上补助额不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公共服务领域新(续)建项目,引导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形成政府一方股权;存量项目,引导资金纳入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融资平台公司收入统一核算,也可作为综合财力补助。传统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引导资金,政府以资本金方式注入,形成政府一方股权。

加强监管 严禁违法违规举借政府债务

公共服务领域项目,由市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将申请材料上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省级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直接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根据公共服务领域项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择优提出安排建议,报请省政府审定后,按标准拨付资金。

传统基础设施领域项目,由市州发展改革部门将申请材料审核上报省发展改革委,省级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直接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传统基础设施领域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也可委托第三方评审,提出安排建议,报请省政府审定后,下达项目投资计划。

《办法》明确,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项目监督检查,建立项目台账,督促建设单位健全项目档案。严禁以PPP项目名义违法违规举借政府债务。对违反《办法》规定,骗取、挤占、挪用引导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在加大政府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社会事业。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按照依法合规、重诺履约、公开透明、公众受益、积极稳妥的基本原则,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意义。PPP模式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运用的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公私部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该模式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具有其他投融资模式不具备的优点。围绕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通过PPP模式,在能源、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让渡部分公共资源的建设权、管理权、经营权、收费权,换取社会资本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使政府从微观管理事务中脱离出来,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具有战略意义。同时,推广PPP模式对于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现状。推广PPP模式是推动公共服务从供给不足向有效供给转变。多年来,公共服务依赖政府供给,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效率偏低等诸多问题。虽然近年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不足仍是短板。通过PPP模式提供公共服务,可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从而有效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要。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相对较低,蕴藏着较大的基础设施供给空间,特别是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将带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通过PPP模式提供公共服务,可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效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快速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与实践。2016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15年11月,山西省向社会公布了首批12个规模为374亿元的PPP示范项目;2016年,山西省财政厅已经建立了省级PPP项目库,面向全省征集PPP项目,并且将形成常态化申报、动态化管理的运作模式。2017年,第一批向社会资本推荐的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120个,总投资1445亿元。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22个,总投资188亿元;教育领域3个,总投资45亿元;科技领域4个,总投资16亿元;文化领域6个,总投资45亿元;体育领域3个,总投资9亿元;医疗卫生领域13个,总投资253亿元;旅游领域21个,总投资191亿元;交通领域47个,总投资697亿元;养老领域1个,总投资1亿元。第三批PPP示范项目也有19个,总投资134.2亿元。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建议。市场、政府、社会资本各有作为并力求合作的PPP模式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政府、市场由分工、失灵到替代,再由替代走向强调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这样一种模式的合作,反映了人类社会多样化的主体关系随经济发展、文明提升而具有的新特征、新趋势。

一要大力践行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推广PPP模式“促改革、惠民生、稳增长”的定位,切实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要求,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从短期平衡向中长期平衡转变;以改革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二要采用PPP模式减少政府负债,提高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应用PPP项目也有利于减少公共债务,如将公共设施租赁给私营部门能为地方政府带来现金收入,或通过对现有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进行更有效的公私合作改革,可推动私营部门在公共服务收费固定的情况下降低供给成本,私营部门为参与这类PPP项目而支付的款项可用于偿还地方政府债务。

三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要着力通过规范PPP模式,将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有机结合,从而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

四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落实好国家支持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级财政部门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探索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有效方式,通过前期费用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为项目规范实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财贸室主任、研究员;本文系2016年山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资助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体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PPP项目合同中常见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