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PP模式在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中的应用|周一原创


来自:PPP创新结构     发表于:2017-08-21 08:38:20     浏览:343次

锐思维咨询专注于PPP结构设计,致力于寻找PPP与社会资本业务战略的契合点,设计PPP与基础设施金融工具的联结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展,城市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特别在城市静态交通方面,随着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停车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城市公共停车泊位的供给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小汽车的飞速增长量。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机动车违章停放在路边,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通道,造成道路拥堵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路面交通的通行能力。若不采取措施,停车矛盾将日益严重,不仅不能适应城市机动化发展的要求,也会加剧城市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不平衡。因此,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各城市逐步加大了停车场的建设力度,但由于财政资金不足,政府投入停车场的建设资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如何拓宽停车场建设的融资渠道成为首要问题。


停车产业政策分析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首次明确要做好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研究制定相应的建设用地、投资引导政策,实现停车事业市场化、产业化,这是我国政府首次明确停车产业化发展的概念。


2005年 3月,建设部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关于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市场化、产业化所面临的困难,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2013 年,厦门实行停车场建设由民间资本、国有企业和政府共同发展,并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公共停车场领域。


2014年 1月,杭州市发布公共停车场产业化若干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公共停车场建设领域,并对停车设施建设的补助、收费和运营年限等做了详细明确。


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通过PPP模式推进停车场投资运营市场化。


2015 年8 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财政部、公安部、交通部、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该意见提出,要适度满足居住区基本停车需求和严格管控出行停车,要以停车产业化为目标,广泛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的积极性,并加强运营监管,有效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除了上述政策之外,许多省市还通过减免土地出让金及相关配套税费等方式鼓励建设停车设施。


2011 年 7 月,武汉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公共停车场项目可以免缴包括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前期报建中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共停车场综合项目中,非停车设施部分的商业用地土地出让金按市场价的 20%缴纳。


2012 年 3 月,西安市发布了《西安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和《西安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两部地方性法规。单独立项的公共停车场全额免缴城市配套费;地下停车场兼顾人防需要,免收人防易地建设费;同时免去临时占道费、绿化补偿费等。


2012 年 7 月,兰州市出台实施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同样对上述内容作了具体明确。


2013 年 1月,山东省开始实施《济南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对于 2012 年-2015年新建、改(扩)建的公共停车场项目,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管网建设费、人防易地建设费。对利用单独建造的地下建筑(包括地下人防设施)从事公共停车场经营的,以房屋原价的 7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


停车场项目应用 PPP 模式可行性分析


1、经济增长带动停车设施建设需求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快速增长,人均 GDP 已经达到 7485美元,部分特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均已经超过 1.5万美元,国民购买力的持续上涨使得家庭购车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 2020 年是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2亿台,届时整个停车产业将达到千亿级别。因此,加快停车设施建设不仅可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停车难等社会问题,更可以带动整个汽车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消费。从汽车保有量来看,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 1.63 亿辆,成为仅次于美国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而机动车无非静态停放和动态行驶两种状态,静态来看,停车需求与汽车保有量呈正相关,据测算,每新增登记一台汽车,为满足停车需求须新增配建 1.2—1.3个停车泊位,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泊位在不同发展时期存在图 2.1所示关系:

从现有停车设施规模来看,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城市车位数量与汽车保有量的比值在 1∶1.2 左右较为合理,而我国目前比值在 1∶5 左右,部分大城市甚至超过 1∶15,由此可见我国目前车位紧缺程度,停车设施建设的迫切性。我国停车产业起步晚,相关配建标准尚不完善,虽然各地政府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结合本省情况出台了相应管理办法,但建设速度仍旧无法跟上城市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

2、停车场项目盈利能力保障其健康发展


PPP模式应用成功的关键在于开展合作的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与项目投入运营后的盈利能力直接相关。在发达国家(地区),停车场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为数不多的盈利项目,美国停车产业每年规模达到 260 亿元,香港地区部分地段车位价格超过一台高级轿车,日本地区某企业经营者全日本 7700 个停车场,年收入规模达到 10 亿日元。而社会停车场的收入主要包括停车费、配套商业租金、政府相关政策补助等。收取停车费是社会公共停车场项目经营的主要收入来源,合理的停车定价是停车场项目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对公共停车收费采取的政策是由政府制定最高限制价格,市场不得更改,这种模式无法真实反映停车行业运营情况,发挥不了以价格作为杠杆调节停车需求的作用。


3、民间资本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民营经济逐渐发展壮大。通过不同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的不足。随着我国不断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的准许限制,民营资本也希望获得更多投资渠道,但对一些新兴领域,民间资本因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国家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入新兴领域。我国民营经济经过多年发展,经营的规模和资本累计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政府主导不可避免的低效。民间资本在物质积累的同时,顺应市场化竞争,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保证了参与PPP 项目所需的技术、财务、法律等专业需求。


停车场项目定价和调价机制



案例分析


1、长春市停车场存在的问题

随着道路交通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截止至2015年9月7日,长春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百万大关,共计停车位19.1万个。而根据市政学的有关理论,汽车保有量与停车泊位之间的合理比例为1:1.3,以此计算,应设有130万个停车位才能满足停车需求,停车泊位缺口率将达到85.3%,随之而凸显的停车场问题不断涌现。

(1)市区停车场规划不合理且利用率较低

以红旗街商业圈为例,商圈内密集分布欧亚商都、万达等大型商场以及省中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来往车辆以及人员流动密集,但由于其形成时间较早,周围路段设置狭窄且为单行线,即使红旗街主干路也仅有双向4排车道,因此,红旗街商圈的交通拥堵情况较为严重。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视野】绿色金融与PPP盈利模式分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