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PPP模式六大正面效应


来自:PPP头条     发表于:2017-08-27 11:55:27     浏览:309次

中新网北京8月25日电(夏宾) 24至25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节能环保金融联盟联合举办的绿色金融助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发展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行。华夏新供给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出席研修班,在其发言中详解PPP六大正面效应。

贾康首先指出,抓住当前PPP的创新模式,可以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责,既可以体现政绩,又可以造福于民。

在大型基建项目中,要面临巨大的资金投入与其后面产生实际效果的时间差,只要项目一旦竣工投入使用,将立即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上述类型的项目就应该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算更加合理的总账,让老百姓受益。

其次,PPP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甚至是专业机构参与其中,以合理的融资方式和激励机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结合政府的本身的社会服务属性,将多方力量糅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好的效果。

第三,企业在PPP模式中的空间在扩大。“企业是愿意跟政府合作取得非暴利但可接受的回报。”贾康表示,企业背后是资本在运作,资本是逐利的,而PPP项目中是可以找到有客观回报的项目,企业便可通过对自身营利计划的判断来选择。

第四,PPP内在机制和混和所有制全面对接。“PPP模式是天然的混合所有制。”贾康指出,PPP投资均是企业自愿签字,对企业而言,在商言商,对风险防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PPP模式与混合所有制具有共性,避免了之前一股独大的弊端,是对有效投资的倒逼,也使有效投资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第五,PPP模式可对冲经济减缓压力。贾康以北京地铁建设为例,若没有PPP,16号线动工遥遥无期,但现在通过PPP模式完成签约启动,地铁项目建设所需的施工、建材、机械订单等都进入市场,会瞬间把所谓的过剩产能转变为有效产能,“这是引领中国新常态非常有正面效应的一个支持机制,它是属于选择性的聪明投资。”

最后,PPP模式和全面依法治国天然对接。贾康表示,现在正加紧建设PPP法规升级,推进法规建设就是要给民企、给非政府主体一个定心丸,要靠法治保障大家以平等的伙伴关系签订契约后,和衷共济,按照伙伴关系走完PPP整个流程。(完)

PPP班第28期9月14-17日清华科技园开班           



⊙ 专家介绍 ⊙


王守清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家发改委PPP专家暨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PPP专家、亚开行PPP专家库成员暨,二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镇化等项目融资/特许经营/政企合作(PPP)等的教研与推广,至今共发表300多篇论著,被誉为“中国PPP教父”。

杨荣南


国家发改委PPP专家,高级工程师,现任世界500强骨干企业副总经济师兼投资部长、多个PPP项目SPV董监事,国内知名PPP实战专家,多地PPP中心评审专家,专长于创新设计桥梁、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策划运作了多个国务院、交通部等部委示范PPP项目,项目出表率100%,设计策划的基础设施联合体表外融资模式、原则性谈判技巧被业界普遍认可和推广。

李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城保险首席经济学家,长城财富资管投委会副主席(主持);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投融资委员会副秘书长,微金融五十人论坛执委,互联网金融三十人成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尹 昱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PPP双库专家、银行总行级精品课程培训师。早在1995年即与国外银行一起参与日照BOT电厂的有限追索项目融资,全程参与的山东中华电力BOT项目获得《项目融资》1998年“年度最佳融资安排”。曾应邀在《欧洲货币》项目融资专题研讨会上做嘉宾演讲,20多年来参与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PPP项目涉及金额上千亿元。 

张信良


全国金融人才平台服务中心主任、 中国社科院中国PPP投融资规划院院长、中国科技金融税收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金融办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财政部:养老服务领域PPP优先支持三大板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