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魏建国:PPP模式充满生命力,“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应借鉴
中宏网
8月2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第五期“N+C”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论坛在京举行。会议间隙,中宏网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谈及会议主题“N+C”代表何意义时,魏建国释义,“N代表国家,C代表城市。”在基础设施投入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的背景下,引领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发挥积极作用,以及通过城市筹集资金,加快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这是“N+C”论坛的特色和创新,这一创新已引起了国际重视。“第五期‘N+C’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论坛,选了广州和西安,还有安徽的宣城以及其他城市,我们不仅要把国内的项目做好,也要把‘一带一路’上面的城市做好。”魏建国说。
城镇化建设是全球发展的一个新兴潮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曾,断言21世纪两大引人注目的事情,一个是个美国的高科技,一个就是中国的城镇化。
当中宏网记者问到,当前国家力推的用PPP模式推进地方建设这样的模式有何优势和发展机遇时,魏建国说,“有统计表示,目前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球中国占了三分之一,未来3-5年还会增加,那么50万人以上的城市,基于当前的现实,必然还需要大批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城镇化建设如此迅速,交通、轨道、医疗、保健、教育,还有城市治理等方面资金缺口还是很大,以国家方面拨付资金来进行建设还是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N+C”的办法,由国家出台政策,由城市来提出项目,再广泛在整个社会进行融资,这是一种创新。
“当前,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老城改造、新城建设等方面引入PPP模式。”魏建国认为这种模式是中国目前城市建设的最大优势,但他同时也认为,应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管理,此外,投资者的参与和建设者、施工者、管理者的共同联动也非常重要。
随着PPP模式的不断深入实践,未来很可能会被拉美、非洲、南洋,包括10+1东欧的一些国家所接受。魏建国评价PPP模式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朝阳的事业,也是一个创新的、构建城市融资渠道的新模式,充满了生命力,应该能对更多国外的城市,尤其让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记者 武琪)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
PPP_R_I
深圳市中财公私合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由中财嘉丞集团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打造。致力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中国的发展,旨在利用我院智库促进PPP能力建设和知识共享,构建中国PPP知识库和交流学习平台。微信里所有文章都是精心创作及筛选,本着对读者负责,知识共享的原则,让更多的读者学习PPP,了解PPP,掌握PPP知识,使PPP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详情请致电:0755-23993888 2399399;139—2459—0608。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