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助力“一带一路”PPP模式大有可为


来自:华政中外法律文献中心     发表于:2017-08-29 19:45:48     浏览:363次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普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并且很多国家还普遍存在建设能力不够、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不足等问题。PPP模式作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式,能够在过去主要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引资、引技、引智”,并构建起政府和社会资本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这一角度看,用PPP模式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周期普遍比较长,加之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率普遍较低,一般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充当基础设施的供给者。同时,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一般特征,在消费上存在“搭便车”的问题,在没有非市场干预的情况下,公共物品的供给者获得的收益难以弥补其成本。因此,单纯由市场提供的基础设施量无法达到社会最优供给量。这就要求政府在基础设施供给上要有所作为。


结合“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运用PPP模式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但能够释放出社会资本的活力,缓解相关国家政府财政压力,弥补投资不足,还能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克服原有机制弊端等,既有优势互补的契合度,也有顺势而为的可行性。


日前,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建立健全PPP法律制度和框架体系、筛选PPP项目典型案例、建立“一带一路”PPP国际专家库、建立“一带一路”PPP对话机制等4个方面做了具体约定。为做好落实工作,日前,双方还表示要抓紧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推动合作尽快取得实质进展,充分发挥PPP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PPP之所以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如此重要,是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基建、交通、能源、电信等领域,这些项目的投资成本往往上千万甚至超亿元,如果仅靠政府财政投入,可能会给沿线原本经济就不发达的国家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PPP搭建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桥梁,既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为社会资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从本质上来说,跨国PPP项目的模式与国内PPP项目是一致的,只是国内企业的合作对象由我国各级政府变成了外国政府”,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如果PPP能在“一带一路”中得到有效应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目前跨国投资所存在的资金缺口。

国家发改委


1月,国家发改委会同13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建立“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合作,积极推广PPP模式,推动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尽快落地。


保监会


5月,《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旨在推动PPP项目融资方式创新,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商务部


2017年,商务部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指导中国企业根据东道国实际需求,积极稳妥建设合作区。


质检总局


“一带一路”开通以后,由于每个国家检验检疫制度不同,许多出境班列遇到阻碍。质检总局对此研究检验检疫政策,为中国本土企业解决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三部门联合鼓励运用PPP模式推进养老服务改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