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年。今年中国将要围绕重点方向,打造合作示范,推动项目落地。在互联互通方面,全球正迎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景气周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规划对接,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在产能合作方面,要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按照沿线所需、中国所长的原则,继续实施一批市场有前景、资源要素有支撑、基础设施有保障、体系有配套的产业项目。”
他透露,根据近期与亚投行的交流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主要倾向于交通基建、清洁能源等行业,“交通建设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在能源尤其是太阳能领域,中国企业拥有领先的技术可以向沿线国家输出。”
近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重要方向。
普华永道于2月1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在“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核心基建项目及交易总额超过4930亿美元,涉及公用事业(2345.768, 22.03, 0.95%)、交通、电信、社会、建设、能源和环境等七大行业。其中,中国占投资总金额的三分之一。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基建行业主管合伙人Simon Booker在记者会表示:“去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速有所放缓,达到4.6%,仍然超出了新兴市场经济体3.6%的平均增速。在全球宏观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GDP增速达到了6.7%,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的经济表现持续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据新华社报道,商务部2月初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包括政府和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8.5%。中国企业对相关61国的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7.7%。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正在打造产业集群式“走出去”的平台,与有意愿的沿线国家共建三类园区,包括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跨双方边境的经济合作区、中国境内边境合作区。其中,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中国-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一批重点园区已初具规模。去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
他透露,根据近期与亚投行的交流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主要倾向于交通基建、清洁能源等行业,“交通建设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在能源尤其是太阳能领域,中国企业拥有领先的技术可以向沿线国家输出。”
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能源及公用事业的单个项目规模节节攀升,至去年达到约15-20亿美元,相比之下,建筑、社会基建的单个项目规模仅为5亿美元左右。
“由于在这些国家投资的风险较大,尤其是政策风险,相应的交易成本也比较高。比如一家中国企业在某个沿线国家投资了一个电厂,但由于这个国家的能源部长发生了更替,整个能源行业引进外资的政策亦发生了变化。因此,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通常对这类项目当地政府会提供一定的补贴优惠或者政策保证,从而适当降低风险。”普华永道香港企业融资部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
商务部发言人孙继文则表示,“一带一路”有关投资合作项目,特别是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慢,但从长远看,对提升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投资呈现明显的集中性。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查美国企业研究所“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间,中国在沿线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俄罗斯,投资总金额分别达到347.6美元、272亿美元、240亿美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