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年会】独家|王守清:“一带一路”PPP项目的(政治)风险管理


来自:PPP聚焦     发表于:2017-09-19 17:25:20     浏览:310次

摘要:2017年9月16日,中国2017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年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上海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中国PPP服务平台全程直播,微信公众号PPP聚焦进行报道。以下据著名PPP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在会上的讲话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核。

风险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从学术上一般说风险分为三个要素:一个是做一个项目会发生什么事情,叫事件;第二是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叫概率;第三是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的后果或者结果,损失就是后果。风险管理其实就是按照这个原理,要么不让这件事情发生,要么发生以后让它的后果不会扩散,而且这个后果在我们承受力之内。

风险管理最重要三句话:

第一,如果知道一个项目有什么风险,这根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有什么风险,而PPP模式是一种新模式,其风险未知

第二,谁对项目有控制力,谁就承担这个风险。

第三,如果某一个人去承担风险,但是风险发生了怎么办?这就是承担人必须承受的后果,那么这个承担人的承受力得到体现。投资不是赌博,在承受能力之内的风险,就是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风险管理分成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PPP里真正的风险是所有PPP项目都有的风险。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又有不同的风险。国企对建设阶段的风险非常熟悉,但是对运营阶段的风险不太清楚。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为什么央企重建设轻运营,因为不懂得东西不去做。民营企业更愿意做运营的事情。

PPP项目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有控制力。国际上的经验证明,决定一个投资,特别是PPP项目能不能成功,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和行业方面的风险。有的保险可以买保险,有些是不能买保险的。有的人有控制力,谁有控制力谁去控制。所以政策变化的风险、法律变化的风险、汇率变化的风险必须由政府去承担。运营产出不达要求,这个必须由投资者承担。市场需求,这要区别对待,如果销售渠道,比如电暖、水暖是市场控制的,所以这个风险必须由政府承担,叫兜底。比如说路桥,这种风险就应该双方分担。但毕竟地方政府更了解一个地方所需要多少基础设施,所以他分担要多一点。但是现在世行、亚行说这种市场风险应该更多地由投资者承担,因为只有投资者比政府更专业,这样逼着投资者好好去分析。而且可以规避发展中国家过去一直的顽疾,就是政府只想上项目,而不去考虑是不是满足社会需求,就是过多了。但是如果政府不承担市场需求风险,就必须给排他性、垄断性,要不然对投资者来说风险太大。这是不可控风险。还有不可抗力,包括地震这些东西。

风险管理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在短短20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流程。用在PPP里首先要考虑应对的策略。如果觉得风险太大,就回避。如果要干,可以通过合同把政府转移过来风险再转移给别人,还有就是让对方不敢轻易违约。或者事先准备一笔钱,万一风险发生以后把这笔钱投进去。所以做PPP项目,股东之间必须商量好每个人各出多少股份。超出以后每个人必须按照各自的比例追加备用金。在银行贷款,万一你超支了,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锦上添花,从来不会雪中送炭。所以要事先谈好备用贷款。

具体落实下来就是靠合同。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如果不懂PPP,什么钱都可以省,但千万不要省咨询尤其是律师的钱。中国的问题是没有出问题时不舍得出咨询费,出了问题出多少咨询费都愿意。

最重要的还是主要措施。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对同样项目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他自己的实力,还有他的爱好、性格,我们叫风险态度。受教育越多的人一般比较保守,知道的越多的人一般比较保守,反过来就是无知者无畏。2014年、2015年就有很多无知者,现在项目都出问题。还有就是控制力、承受力。有的风险企业是没有控制力的,如果你逼着他承担,企业要么不做,要么就满天要价。万一他做不下去了,等于躲过来又害了政府和老百姓,所以一定要分担。对企业来说,也不要认为承担更多的风险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还要考虑这是公共产品,如果赚的钱太多了,可能老百姓会造反,政府换届以后也不高兴,对你不利。如果没有控制住,你的资本金就没有了。

现在政府要求PPP越来越规范,不许政府出函、出担保。依靠政府的信用去做PPP已经不太可能了。这逼着银行要考虑我怎么去选项目,怎么样设计合同结构。现在一些股份制银行开始陪着投资者选项目,去跟政府谈判,去签约,这样会做得更好。这对我们以后的合作模式会有一些变化。

这张图就反映了不管你从哪个角度考虑,一定要考虑自身对特定的风险是否有管控能力。如果有,可以承担这个风险,或者承担多一点风险。如果没有管控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去承担这个风险。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有十个原则,但是用的最多的是三个:

第一是控制力。对于政府来说,投资要承担所有的风险,除非合同里明确。投资者承担下来并不是一个人承担,当地政府要承担土地获取、法律变更,政策又包括本级政府能控制的政策、省政府和中央政府控制的政策变更风险。另外还有外汇的问题,发达国家外汇风险政府不承担,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承担。为了鼓励每一方积极主动承担风险,就要有风险承担回报机制。我们的合同应该是保证任何一方承担的风险有一个上线,就回到承受力的概念。如果风险达到上线就启动谈判,可以采用调价机制。北京新年高速车流量低了政府兜底,车流量多了,政府分成。我们把这些理念用在我的合同里面。

下面具体谈谈政策风险。

在国内只有民企才担心政府不守信用,央企根本不太担心,国企也有一点担心,但不会那么严重,因为他至少对地方政府还是有一点影响力的。央企和国企是不会倒闭的,这是本质,顶多是个别人被问责。如果项目流程合规,也不会被问责。而民企做不好会血本无归。但“一带一路”既使是央企,你也没办法搞定当地政府。

国外的合同是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到,我们把国内的思维带到国外去做“一带一路”,肯定不行。据统计,过去几年我国的央企走出去投资,60%血本无归,就是因为错误地把国内的做法带到国外。应对这些政策风险,最主要是转变观念,首先搞清楚有哪些风险,把未知变成已知。有些国家民族意识非常强,而且他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具体做项目的一定要尽职调查,把风险都找出来,跟NGO、公众和政府沟通。在国内我们可以不考虑老百姓,但是在国外一定要考虑。

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遵守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国际惯例之所以成为国际惯例,是几十年已经形成的一套做法。真正好的东西是经得起各个国家的考验的,你可以有一些特殊性,但是不能太过分。在中国可以让国企和央企参与PPP,但是必须施加限制,否则就是国进民退。发改委和财政部今年的态度开始有点变化,第一就是鼓励民营企业,这就是回归PPP第二个P()的本质。

中国的政治体制、组织结构,使得所有当官的人根本不考虑这个项目将来付不付得起。本来财政部的意思是想减债,现在发现不仅没有减,反而地方债每年增长30%。现在地方的负债比我们所知道的多的多。所以可能今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一个就是要求规范了,很多PPP就很难落地了。另外地方政府10%的上线到了。

由于这些原因就会导致政府付费的项目可能从严。没有钱你就不要玩,玩多了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可能是代际不公平,这一代把子孙后代的钱都花掉了。今年会鼓励使用者付费,即使你这个项目入了项目库,做不了就不要做了,地方政府量入而出。一个底线只要有可能形成政府债务的,基本上就很难去做。

政治风险的应对措施,很重要就是合同的问题:

第一,为关键合同提供担保。政府负责供应原材料,负责购买你生产出来的水和电,这也算担保。国有企业是一个企业,他如果违约,你告他,他破产了你也接着完蛋。供应商或者购买商政府必须为他提供担保,来宾电厂里面就有。

第二,货币兑换转移。汇率只是汇率风险中的一个,能不能兑换,兑换完之后能不能汇出去。

第三,有了争议尽量争取国际仲裁。在他本地仲裁肯定完蛋,回到我们国家仲裁人家不同意。

第四,关税流程简化和土地等一些配套支持。

政府给过国企提供担保,就像来宾电厂,广西政府给来宾二期电厂提供担保,把大家拴在一起。把所有中方和国营企业参与这个项目的法律责任都集中在一家——广西政府。比如说买出口信用保险,世行、亚行的政治保险,广西政府就不敢违约。广西政府不违约,等于所有中方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都不违约。所以这个合同的结构设计非常关键。

政策风险的应对有很多具体措施,我按照我认为的重要性给大家排序。我们去一个地方投资,最重要是选国家。这个国家最好是跟我们国家共同加入了投资保护协定,万一对方政府违约,有这么一个组织,对方是成员国,他必须遵守。我们一定要从中口行和国开行贷款。购买中心保投资保险,把中国政治牵里来。对外投资其实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如果对方政府违约,那我们国家政府搞定不了他,那就麻烦了。获得国际财团的援助,如果只是中国放贷力量不够强。你只要买了,这个国家是世行成员国、亚行成员国,他不敢违约,否则世行、亚行会取消对他们国家的贷款。获得当地政府准确信息,我们中国人比较容易玩关系,我们能见总统,给总统送钱,把总统搞定。我们去了一个非洲的国家,真的把总统搞定了。但是也没有用,什么都谈好了,但是要过一下议会,议会过了,正式签约。没想到总统的卫律长带兵把他包围的。我已经花了10个亿,如果不继续花,已经建成的设施就废了。如果我接着花,两年以后又出现问题了,就很难受。按照这个政策很难预测。

我们国内有很多是这样,我先干着,我先占着这个坑,然后再去谈,这个也很麻烦。为什么国外一个PPP项目落地的时间平均下来2年甚至3年,我听说过的最长的是17年。我们国家是按正常流程走,合规的话是5个月,最长时间是11个月。老外为什么花那长时间?就是把所有的细节敲定,把合同落实好。

如果政府不守信用怎么办?我们有这么多措施。

一般会有个签字仪式,正好利用国家领导人出访,这个有点用处,但是没有法律效力。有的时候就靠我们国家领导人给他们国家的领导人打个电话,有的时候有用,有时候就没有用。

与当地特别是高官、NGO以及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了解政策的走势。除了政府出口信贷、信用保险(中信保),和国际多边代理机构也要多沟通。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国投观点】用好PPP,地方政府需要怎么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