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PPP与特色小镇结合的葵花宝典


来自:文创中国周报     发表于:2017-09-19 22:25:20     浏览:292次

陈民,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发改委与财政部PPP专家

在现在PPP所有涉及到的领域里面,PPP不是一类投资项目,而是一个模式。数据显示, 从2014年到现在,全国PPP项目可以监测到的成交总量超过6000个,投资规模超过7万亿元。

那么什么是PPP政策所鼓励的项目?

1

鼓励公共服务的导向,在这一导向之下,政府投资企业的资金按照绩效付费作为衡量标量。

2

节约财政支出,政府按照物有所值的方式,要求企业有较高的运行效率,这是评价的另外一个视角。

3

强调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行为,即以项目为单元的融资行为,在PPP模式之下更加强调以项目本身的条件作为融资的条件,开展项目融资,政府跟企业为金融机构和项目提供风险分担。

4

引入合格的投资人,即政府要引入真正具备专业能力的合作企业,并要求企业在一定周期之内做稳定长期的服务。

5

强调有期限的合作,在结束的时候项目会移交给政府。


与之相对,PPP项目投资对于禁止的内容也有明确规定。第一,禁止变相房地产开发;第二,禁止固定回报;第三,禁止做变相的政府融资。

  

在鼓励和禁止中间可以进行创新。数据显示,PPP项目的月均数量在不断增加,现在月均的成交数量已经超过了300个,最近3个月已经进入招标程序的项目、没有完全落地的有1200个,投资规模月均1.5万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的成交项目数量会达到3000个。

  

从PPP回到特色小镇上,两者到底如何更好结合?


从投资层面上,特色小镇从慢投资变成了快投资,从小规模投资变成有政府与企业干预的规模投资。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企业开始青睐用PPP模式来做小镇,特别是上市公司。这些企业缘何愿意参与PPP投资,甘愿受到政府的规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PPP项目前置程序更为规范

企业在特色小镇里获得项目需要很多政府的公共资源支持。过去,有很多小镇开发企业直接与政府签订合同,或者政府通过招商程序进行公开招标,但这些行为在法律定义上仍存在模糊与不清晰。而PPP模式在公共资源的受理以及与政府的合作上有非常规范的前置程序规定,所以企业获得某个项目有合法合规的依据,这是现在很多上市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青睐PPP模式很重要的原因。

  

2

PPP模式下的风险分担

在PPP模式下,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已经签订了规范的合同,而不是战略框架协议。这也就意味着,当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发生需求风险时,以及当政策变化以及需要退出时,政府会为企业分担一些风险。

  

3

PPP模式可以与财政有更好的衔接

我们知道,特色小镇的项目不涉及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资是不可能的,特别还会涉及到很多一级开发的工作,这些工作都必然要与财政部门发生结算关系。所以,如果没有PPP这一前置程序规制的前提,未来的财政预算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所以,基于以上三个主要的关键点,越来越多过去纯商业化企业,在做特色小镇时都在向PPP靠拢。


那么,哪些特色小镇能够在快投资模式下成功?



1

存量提升型小镇

该类小镇特色资源已经基本成形,但是整个区域的接待能力、能够吸纳高端消费的能力不够,所以在项目之外的周边服务上,政府与企业做了相对大规模的配套设施,以及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改善提升,使整个小镇提升到更高的服务水平上。


2

植入项目型小镇

第二,植入项目型小镇,即在小镇之中植入一个带动能力比较强的项目,虽然过去没有特色的背景,但是有足够的消费基础。


3

使用改造型小镇

即特色小镇拥有各种零散的特色项目,通过一个新的概念,将特色项目与基础设施打包,作为整体的建设提升。


编 辑:郝溢男

监 制:春   蕾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新newPPP平台所有,NewPPP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newppp谢谢大家支持!

上一篇:【原创】操作PPP特色小镇项目落地和资金落地的相关流程
下一篇: